首页医药政策什么人容易得附骨疽(附骨疽的辨证施治)

什么人容易得附骨疽(附骨疽的辨证施治)

时间2023-11-17 21:40:10发布小蚂蚁分类医药政策浏览86
导读:一、附骨疽的介绍附骨疽,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二、附骨疽如何治疗附骨疽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

一、附骨疽的介绍

附骨疽,指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

二、附骨疽如何治疗

附骨疽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

初期起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继而高热达39℃~40℃,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初起患肢持续剧痛,疼痛彻骨,一二日内即不能活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明显,若在大腿部则红肿不易发现,但用手指深压皮肤可见凹陷,病变的骨端有深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成脓期化脓时间约在得病后3~4周之间,局部焮红、胖肿,骨胀明显,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可迁延数年之久。以后常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均有1个或数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必待朽骨出尽以后,疮口才能愈合。

本病若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则为并发内陷,可危及生命。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榆查:99锝-MDP、67镓骨显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X线摄片常在发病约2周后才能显示病变。CT检查较X线检查能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地显示局部软组织的变化。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为大法,分期辨证论治。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尚有消退之机,否则每易迁延为慢性,日久不愈。外治要注意固定患处;脓熟宜及早切开引流;成漏须用腐蚀药或手术治疗;脓尽有空腔或疮口深者,应加用垫棉法。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手术清创适用于窦道经久不敛,死骨大或多,疮口小而深,不能自动排出朽骨者。

三、附骨疽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附骨疽的病因病机 5附骨疽的症状 5.1急性附骨疽 5.2慢性附骨疽 6需要与附骨疽鉴别的疾病 6.1流注 6.2流痰 7附骨疽的治疗 8辨证治疗 8.1湿热阻滞 8.1.1症状 8.1.2辨证分析 8.1.3治法 8.1.4方药治疗 8.2热毒炽盛 8.2.1症状 8.2.2辨证分析 8.2.3治法 8.2.4方药治疗 8.3脓毒蚀骨 8.3.1症状 8.3.2辨证分析 8.3.3治法 8.3.4方药治疗 8.4正虚毒滞 9外治法 10西医治疗 10.1抗生素 10.2支持疗法 10.3手术治疗 11附骨疽患者日常保健 12关于无头疽 13参考资料附: 1治疗附骨疽的方剂 2治疗附骨疽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附骨疽 1拼音

fù gǔ jū

2英文参考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oneattaching abs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痈、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1]。属无头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附骨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1]。

4附骨疽的病因病机

疔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附骨疽。

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血留筋骨为患。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2]。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附骨疽者,由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节解间,丈夫及产妇女人,喜著鼠xx髂头xx膝间,婴孩嫩儿,亦著髆肘背脊也。”

《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

5附骨疽的症状

附骨疽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倦怠,继而寒战、高热、汗出而热不减,食少、苔黄腻、质红,脉滑数,甚则恶心呕吐,患处疼痛如锥,色红、肿胀、焮热、拒按,活动受限等[2]。

5.1急性附骨疽

急性附骨疽(acute boneattaching abscess 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为病名[3]。是指发病急,寒战高热,局部肿痛,或形成脓肿阶段的附骨疽[1]。急性附骨疽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3]。

5.2慢性附骨疽

慢性附骨疽(chronic boneattaching abscess 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为病名[4]。是指由急性期经久迁延而成,或开放性骨折染毒而发,以形成窦道,排出脓液或死骨为特征的附骨疽[1]。慢性附骨疽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4]。

附骨疽的诊断

附骨疽好发于2~10岁的男孩。多发于四肢长骨,发病部位以胫骨为主,其次为股骨、肱骨、桡骨。

发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达39℃一40℃,口干,溲赤,便秘;初起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之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如发生在大腿部时,红肿则不易觉察,病变的骨端具有深压痛和叩击痛,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大约在发病后3—4周化脓,此时身热持续不退,局部色红胖肿.骨胀明显。溃脓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则成窦道。患处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及粗糙死骨,此时即转为慢性附骨疽。此后常反复发作,流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愈,窦口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窦口凹陷,死骨可能是一大块,也可能是数小块,小的常能自行排出,大的不能自出,必须待死骨排出,疮口方可愈合。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高达30X1旷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一90%,血沉加快,血液细菌培养常为阳性。99m锝—MDP、‘?镓骨显像对早期诊断本病有帮助。X线摄片常在发病2周左右在于骺端显示有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囊肿状的软组织阴影,数周后可有骨质破坏影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空壳形成,以后可见硬化的死骨阴影。CT检查较X线检查可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地显示软组织的变化,可明确炎症位置。

6需要与附骨疽鉴别的疾病 6.1流注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并不附筋著骨;具有一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溃后一般不会损骨,故病程较短,愈合较快。

6.2流痰

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迟缓,约6个月至一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常可造成残废。

7附骨疽的治疗

附骨疽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2]。

若寒热往来,则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之剂,内服可选仙方活命饮加减,或合醒消丸。

如脓将成或已成者,宜清热化湿,托毒和营之品,内服可选黄连解毒汤加味;若患者证见气血双虚之象,应予补血益气之法,方选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若脓成者,则宜切开引流;若见疮内有死骨形成游离者,应即用手术钳去朽骨;若窦道形成,治宜手术扩创,剔除窦之硬壁,以药捻引流;若疮口红润,脓水将尽,则改敷生肌散以收口。

8辨证治疗 8.1湿热阻滞

附骨疽·湿热阻滞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obstruc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湿热阻滞,以寒战高热,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1]。

8.1.1症状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彻骨,胖肿骨胀,皮肤微红微热,按之灼热;寒战高热,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2辨证分析

湿热邪毒蕴结于骨骼,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阻塞不通,故疼痛彻骨,胖肿骨胀;湿热毒邪郁阻于筋骨,病位较深,故皮肤微红、微热;湿热郁滞,正邪相争,故寒战高热;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郁滞之象。

8.1.3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8.1.4方药治疗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

8.2热毒炽盛

附骨疽·热毒炽盛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内已酿脓,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1]。

8.2.1症状

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红赤,剧痛,皮肤掀红灼热,并有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洪数。

8.2.2辨证分析

湿热邪毒蕴久而化热,热毒之邪蕴结于骨骼,局部气血凝滞,故患肢胖肿红赤、灼热;热胜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局部剧痛,有波动感;热毒炽盛,故高热;舌红、苔黄、脉洪数为热毒炽盛之象。

8.2.3治法

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8.2.4方药治疗

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

8.3脓毒蚀骨

附骨疽·脓毒蚀骨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purulent toxin eroding bone)是指脓毒蚀骨,以溃后急性症状逐渐缓解,脓水淋漓,久则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之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死骨,可伴乏力,神疲,头昏,心悸,低热,舌质红,舌苔黄,脉沉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1]。

8.3.1症状

溃后成漏,脓水淋漓不尽,久不收口,或时发时愈,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的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及粗糙死骨;伴神疲乏力,面色光白,头晕心悸,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8.3.2辨证分析

脓液由气血所化生,流脓日久及邪毒久恋,耗伤气血,以致正气亏损,邪毒留恋,故久不愈合,脓水淋漓不尽;气血亏损,脾胃虚弱,气化无力,故神疲乏力,面色光白,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为气血亏损之象。

8.3.3治法

调补气血,解毒化湿,

8.3.4方药治疗

托里消毒散加减。

8.4正虚毒滞

附骨疽·正虚毒滞证(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是指正虚毒滞,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开始脓液稠厚腐臭,热退痛缓,或脓水淋漓,经久不愈,形成死骨,难以脱出,并伴有虚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附骨疽证候[1]。

9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器膏外敷,患肢用夹板固定.以减少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成脓期则应早期切开引流,用七三丹或yk丹药线引流,外用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对已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疮口扩大后改用八二丹药线,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也可作手术清创。

10西医治疗 10.1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然后根据血培养或病变部位穿刺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体温下降后仍须继续用抗生素2周左右。

10.2支持疗法

什么人容易得附骨疽(附骨疽的辨证施治)

适当补充液体;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0.3手术治疗

对于窦道经久不愈,骨内脓腔形成,死骨或大或不能自行排出者,可选择单纯病灶清除术、蝶形手术、病灶清除后带蒂肌办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办移植等:也可在病灶清除基础上酌情选用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

11附骨疽患者日常保健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患肢必须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以防止病理性骨折和减少疼痛。

2.加强营养,禁食鱼腥发物。

12关于无头疽

无头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为病名[5]。是指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1]。相当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1]。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5]。

无头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为病名[5]。是指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1]。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5]。无头疽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

《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

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

无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1]。

四、附骨疽的辨证施治

1.内治法

(1)风热炽盛型①证候寒战、高热、面红,气热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滑数。②治则清热解毒,疏风通络。③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栀子,黄芩,金银花,赤芍,当归尾,防风,连翘,蒲公英,羚羊骨,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醒消丸、新消片,温开水送服。

(2)湿热瘀滞型①证候患部掀肿日增,疼痛,寒热交作或日晡尤甚,口干不甚喜饮。舌苔黄腻,脉滑数。②治则清营托毒,化湿开郁。③方药金银花散加味。金银花,甘草,茯苓,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炙穿山甲,皂角刺,蒲公英,象贝母。水煎服。中成药虎挣片、四季青片,温开水送服。

(3)气血两虚型①证候疮色晦暗不鲜,脓水林漓,面色苍白或萎黄,唇淡,全身倦怠,或心悸,失眠,自汗,短气。舌淡苔少,脉细数或无力。②治则调补气血。③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党参,炙黄芪,当归,白芍,焦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谷芽,肉桂(煽服)。水煎服,每日l剂。中成药十全大补丸、虎挣片,温开水送服。

2.外治法

初起皮色不变者,以透皮扩散式中药外敷,其病自消。

若皮色转红时,宜用透皮提引式中药聚脓,脓成,宜及时切开排脓,并于疮口纳入引流条以利引流。也可酌情用药冲洗脓腔。

溃后宜用提脓拔毒生肌之药外敷,以肌养骨、生骨,如触及死骨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去。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窦道,后改用八二丹药线,骨炎膏盖贴。也可作手术清创,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窦道患肢死骨气血治法
禽流感的症状与治疗(禽流感是指哪些动物) 红霉素与硫氰酸红霉素(红霉素 红霉素碱 硫氰酸红霉素 三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