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政策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下载)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下载)

时间2023-11-20 20:39:37发布小蚂蚁分类医药政策浏览62
导读:一、中药图谱大全:巴戟天图谱【药名】:巴戟天【拼音】:bajitian【英文名】: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一、中药图谱大全:巴戟天图谱

【药名】:巴戟天

【拼音】:bajitian

【英文名】: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功效】: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主治】: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性味归经】:辛甘,温。①《本经》:“味辛,微温。”②《别录》:“甘,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苦。”

入肝、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二经。”②《本草新编》:“入心、肾二经。”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忌服。《本草经疏》:“凡病相火炽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配杜仲,温补肾阳;配菟丝子,温暖胞宫。

【别名】:巴戟(《本草图经》)、鸡肠风(《中药志》)、兔子肠(《中药材手册》)、三蔓草《本草纲目》、不凋草《日华子本草》

【处方名】:巴戟、巴吉、巴戟天、巴吉天、肥巴戟、巴戟肉、盐巴戟、炙巴戟、酒巴戟等

处方中写巴戟、巴吉、巴戟天、巴吉天、肥巴戟均指巴戟肉,为原药材去杂质,洗净,放笼内蒸,趁热抽去木心,切片,晒干入药者。

盐巴戟为巴戟肉用盐水拌匀,待吸尽,用文火炒干入药者。引药入肾,以壮肾阳。

炙巴戟为巴戟肉与甘草水同煮后晒干入药者。缓解毒性,壮阳而不燥。

酒巴戟为巴戟肉用黄酒喷淋,拌匀微闷,晾干入药者。

【商品名】:巴戟、巴戟天,以根条粗壮、呈连珠状、肉厚、木心小、细润、色紫黑、干燥无泥沙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药材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槌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

【拉丁名】:药材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原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炮制方法】: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 100斤,用甘草6斤4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拘杞子汤浸一宿,持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②《纲目》:“以酒浸一宿,锉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呈弯曲扁圆柱形或圆柱形,长度不等,直径约1~2厘米。表面灰黄色。有粗而不深的纵皱纹及深陷的横纹,甚至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厘米的节,形如鸡肠,故土名“鸡肠风”。折断面不平,横切面多裂纹;皮部呈鲜明的淡紫色,木部黄棕色,皮部宽度为木部的两倍。气无,味甜而略涩。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菲薄,散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有的薄壁细胞含切向分布的草酸钙针晶束。韧皮部宽广,有的薄壁细胞含轴向分布的草酸钙针晶束,尤以内侧为多。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导管周围有木纤维与木化的木薄壁细胞,偶有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木射线宽1-2列细胞。木品不含淀粉粒。粉末:灰红棕色。①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形状不一,类方形、类多角形、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一连较尖,个别似纤维状,直径20-96(-128)μm,长约至211μm,壁厚 3-39μm,有的层纹隐约可见,纹孔明显,孔沟有分叉,胞腔较明显。②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较细长,末端渐尖、钝圆或倾斜,直径13-32μm,壁稍厚,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韧型纤维具单纹孔。③草酸钙针晶束多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26-184μm。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2-83μm,具缘纹孔较密,壁具三生增厚。此外,木栓细胞常与石细胞或含晶细胞连接。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维生素c和糖类。同属植物 morindacitrifulia和 m·tictoria的根皮含檄树素甙(morindin)。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从根中分得3个单体,为β-谷甾醇,水晶蓝甙(monotropein)及四乙酰车叶草甙(asperuloside te-traacetate)。又分得棕榈酸、十九烷、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及2-羟素-3-羟甲基蒽醌。另含11种游离基酸、17种水解氨基酸,糖和多糖等成分尚含2-甲基蒽醌及24-乙基胆甾醇。

二、中药图谱大全:王不留行图谱

【药名】:王不留行

【拼音】:wangbuliuxing

【英文名】:cowherb seed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功效】: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下载)

【主治】: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性味归经】:苦,平。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歧伯、雷公:甘。”③《别录》:“甘,平,无毒。”④《本草便读》:“苦且辛,平。”

入肝、胃经。①《纲目》:“阳明、冲、任。”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①《本草经疏》:“孕妇勿服。”②《本草汇言》:“失血病、崩漏病并须忌之。”

【别名】:不留行、王不流行(《吴普本草》)、禁宫花、剪金花(《日华子本草》)、金剪刀草(《稗史》)、金盏银台(《纲目》)、麦蓝子(《甘泉县志》)。原植物麦蓝菜(《救荒本草》)又名: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处方名】:王不留行、王不留、炒王不留行、炒王不留、炒不留、留行子

处方中写王不留行、王不留均指生王不留行,为原药材去杂质后生用入药者。多用于通乳消痈。

炒王不留行又称炒王不留、炒不留。为净王不留用文火炒至爆开花入药者。多用于活血通经。

【商品名】:王不留行,不留行,留行子。以子粒均匀、饱满、色乌黑、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药材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此外,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吉林、新疆等地亦产。以河北产量为最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四、五月麦熟时采收(东北地区在秋季)。割取全草,晒干,使果实自然开裂,然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拉丁名】:药材semen vaccariae原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eck.) garcke

【炮制方法】:簸净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王不留行,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尔。叶似酸浆,子似菘子,而多入痈痿方用之。”②《蜀本草》:“《图经》云,王不留行叶似菘蓝等,花红白色,子壳似酸浆,实圆黑似菘子,如黍粟。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晒干。”③《日华子本草》:“王不留行,根、苗、花、子并通用。”④《本草图经》:“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处皆有之。苗茎俱青,高七、八寸已来。根黄色,如荠根。叶尖如小匙头,亦有似槐叶者。四月开花,黄紫色,随茎而生,如菘子状,又似猪蓝花。五月内采苗茎晒干用。俗间亦谓之剪金草。河北生者,叶圆花红,与此小别。张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行散,贞元《广利方》疗诸风痉。有王不留行汤。”⑤《救荒本草》;“王不留行,生太行山谷,今祥符、沙堈间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茎对节生叉。叶似石竹子叶而宽短,播茎对生,脚叶似槐叶而狭长。开粉红花。结蒴如菘子大,似罂粟壳样极小,有子如葶苈子大而黑色。”“麦蓝莱,生田野中。茎叶俱深莴苣色,叶似大蓝梢叶而小,颇尖,其叶抱茎对生,每一叶间,撺生一叉,茎叉梢头,开小肉红花。结蒴有子,结小桃红子。”⑥《纲目》:“王不留行,多生麦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开小花如铎铃状,红白色。结实如灯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包一实,大如豆,实内细子,大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圆如细珠可爱。陶氏言叶如酸浆,苏氏言花如菘子状者,皆欠详审,以子为花叶状也。灯笼草即酸浆也。苗子皆入药。”⑦《中药志》:“古人对于王不留行的记载互不一致。宋朝《证类本草》王不留行的附图中,其中河中府王不留行,可能是石竹科女娄菜melandrium apricum(turcz.) rohrb.之类,成德军王不留行可能是蓼属(polygonum)植物,江宁府王不留行大概是蓼科植物。明朝《本草纲目》与清朝《本经疏证》所描述的王不留行系石竹科植物 vaccaria segetalis(neck.) garcke.,与现今大部分地区用药一致。”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近球形,径约2毫米。幼嫩时白色,继变橘红色,最后呈黑色而有光泽,表面布有颗粒状突起,种脐近圆形,下陷,其周围的颗粒状突起较细,种脐的一侧有一带形凹沟,沟内的颗粒状突起呈纵行排列;胚乳乳白色。质坚硬。气无,味淡。以干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乌黑、无杂质者为佳。王不留行的药用部分,《本草》记载,多系全草与种子并用,而目前则用种子。但在商品中,有时易混入豆科野豌豆属植物的种子,主要的如硬毛果野豌豆 vicia hirsuta(l.)s. f.gray(原植物参阅“小巢菜”条)、窄叶野豌豆 v.angustifolia l.的种子,应予区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本品以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多种皂甙,其中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 c75 h118 o40),由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鼠李糖组成。皂甙水解可得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aroside,c36 h54 o4,在种子中含量约8%),继续水解得棉根皂甙和葡萄糖醛酸。另含异肥皂草甙(isosaponarin),酸解时则其甙元肥皂草素(saponaretin)一部分脱水而生成牡荆素(vitexin)。又含棉子糖及一种化合物,熔点265~ 267℃,水解得葡萄糖。此外,含淀粉53%,脂肪4.32%,蛋白质9.34%,灰分4.28%,预试有生物碱和香豆精类的反应。同属植物窄叶野豌豆的种子含巢菜甙(vicianin)。每公斤种子所含巢菜甙约含氢氰酸0.75克。花和豆荚含黑色素(melanin)。种子含多种皂甙,已分离得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皂甙用2%硫酸水解得王不留行次皂甙(vaccarosede)及d-葡萄糖、l-阿拉伯糖、d-木糖、l-岩藻糖(l-夫糖)(l-fucose)、l-鼠李糖;王不留行次皂工地再经酸(乙酸加硫酸)水解得丝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及β-d-葡萄醛酸。又据报道,王不留行皂甙用酶或碱液进行水解,其水解产物因水解条个件不同而有所差异。种子尚含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此外,预试还含生物碱及香豆素类化合物。另含异肥皂草甙(isosapoarin),酸解时得甙元肥草素(saponaretin),一部分脱水而生成牡荆素(vitexin),尚含棉子糖及一种化合物,熔点265~267℃,水解得葡萄糖。此外,含淀粉53%,脂肪4.32%,蛋白质9.34%,灰分4.28%。

三、中药图谱大全:菟丝子图谱

【药名】:菟丝子

【拼音】:tusizi

【英文名】:south dodder seed chinese dodder seed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

【功效】:补肝肾、益精髓、明目

【主治】: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性味归经】:辛甘,平。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无毒。”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入肝、肾经。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②《本草新编》:“人心、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肾家乡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huo菌。”配杜仲,治肝肾不足;配续断,补益肝肾。

【别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菟芦《神农本草经》、菟缕、菟蘽、赤纲(《名医别录》)、玉女、唐蒙(《尔雅》)、火炎草、野狐丝(《本草纲目》)

【处方名】:菟丝子、免丝子、炒菟丝子、盐菟丝子

处方中写菟丝子、免丝子指生菟丝子。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入药者。

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文火炒黄入药者。补肾、益精、安胎功效增强。

盐菟丝子又名盐水炒菟丝子。为净菟丝子用盐水拌匀,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引药走下,增强补肾养肝功效。

【商品名】:菟丝子:又名小粒菟丝子、小菟丝子。为寄生性蔓草菟丝子的成熟干燥种子。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大菟丝子:又名大粒菟丝子、金灯藤子、无根藤子、无根草子、日子菟丝子、女萝子。为寄生性蔓草大菟丝子的成熟干燥种子。主产于云南、贵州、陕西、四川等地。

均以颗粒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菟丝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②大菟丝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拉丁名】:药材semen cuscutae原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或大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

【炮制方法】: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于,人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音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②《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于,再研未,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考证】:出自《本草从新》:“菟丝子人煎剂,微炒研破,若人丸,须另研细未。占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气味全乖,断不可用。”①《别录》:“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本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月采实,暴干。”②陶弘景:“菟丝子,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紵麻蒿上。旧言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今不必尔。”

【生药材鉴定】:①菟丝子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若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②大菟丝子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同属植物海滨茧丝子cuscuta maritima mak.及大豆菟丝子 c. australis r. br.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显微鉴定:⑴南方菟丝子粉末:灰黄色。①种皮栅状细胞成片,黄棕色,断面观细胞2列;外列栅状细胞径向13~24μm,,切向4~9μm,壁较薄,木化;内列栅状细胞径向32~56μm,切向4~9μm,壁较厚,非木化,光辉带位于内列栅状细胞的上部;表面观呈多角形稍皱缩的细胞群。②种子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直径19~37μm,侧壁稍增厚;表面观圆多角形。另可见含淀粉粒及脂肪油滴的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的子叶细胞以及螺纹、网纹导管。⑵菟丝子种皮内列栅状细胞径向略长于外列细胞。本品以干燥、种子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菟丝子含树脂甙、糖类。大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0.0378%。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α carotene-5,6-epoxide)、蒲公英黄质(taraxanthin)和叶黄素(lutein)。菟丝子含胆固醇,菜油甾醇b-谷甾醇,豆甾醇b-香树精及三萜酸类物质,树脂甙、糖类,大菟丝子尚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⑴南方菟丝子果实含生物碱。⑵菟丝子种子含树脂样的糖甙、糖及淀粉等。另预试尚含香豆素类、甾萜类成分,并分得黄酮化合物槲皮素、紫云英甙、金丝桃甙和槲皮素-3-o-β-半乳糖-7-o-葡萄糖甙。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适量,加沸水浸光后,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胚,形如吐丝。

四、图解本草纲目的基本资料

书名:图解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ISBN: 9787561337707

开本: 16开

定价: 68.00元

1200种强身抗病药材

从根本上巩固体内元气

让你真正地百病不生,活到天年

500多幅逼真手绘图

生动、精致的动植物逼真手绘图

极具实用和审美价值

1031幅金陵本珍贵古图

金陵本古图拙朴大气,简洁生动

堪称古刻本中的罕见珍品

300多种成药照片

为你呈现中药入药时的最初形态

更方便对药材的赏析和鉴别作者:(明)李时珍原著,紫图编绘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

字数: 665000

页数: 670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61337707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医学>>药学>>药学工具书

定价:68.00中国人必备的居家生活养疗大全,1200种品物,2066条实用验方,1031幅权威金陵本珍贵古图,300多帧中药材实物照片,500幅准确逼真彩色手绘图呈现药物野生状态。

献给识时令、草香、药趣的中国式生活家,本收拥有:

精炼的白话译文:本书根据《本草纲目》权威古本金陵本编译,在编译过程中,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符合现代人生活和阅读的改编,使语言更为通俗、易懂。

1200种品物:剔除了原著中许多被当代科学证明的有毒害药品、失传药物后,仍收入品物1200种,附方2066条,不失其“大全”的容量。

2066条实用易行的附方:从《本草纲目》原书中挑选的2066多条附方。这些附方均是针对日常常见病症、家庭中易于制作且效果明显的方剂。

500多幅精确逼真的彩色手绘图:500多幅高度精确、逼真的彩色手绘药材图谱,生动、精致地描绘出动、植物的野外原生形态,极具实用和审美价值。极大满足自然爱好者们在野外看图识药的要求。对药用植物的花、叶、果、茎或根都有纤毫毕现、细致入微的描绘,足以满足最高级别植物生态爱好者的苛刻要求。

1031幅金陵本珍贵古图:全书录《本草纲目》权威古本金陵本的线描古图。金陵本古图异于后来流行的江西本插图,更加拙朴大气,简洁生动,堪称古刻本中的罕见珍品。

300多种成药照片:300多幅中药材实物照片,为读者呈现中药入药时的形态。。更方便专家级读者在药店、药材市场赏析鉴别。《本草纲目》由明代著名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是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药学及博物学巨典。它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为一体,同时广泛涉及相关的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不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不仅是400年来医家必修圣典,也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本草纲目》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种植学及人们日常生活起居都构成了深远影响。其药食同源的思想更是影响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对食物的选择及养生方式。

为了能让这部中国古代的巅峰巨著以完美的现代方式呈现,以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品位,《图解本草纲目》对原著进行了两大编辑创新:其一,删繁就简。《本草纲目》原著篇幅过于宏大,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精编,只收入今人常用、能访的物种,疗效确切的附方,以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精编后,保留品物1200多种,易行有效、切于实用的附方2066条,仍不失其“大全”的容量。其二,图版丰富实用。首次提供了500多幅准确逼真的彩色植物手绘图,不仅方便自然生态爱好者按图索骥,在野外探寻药趣,也具备十分的观赏价值;同时提供了300多帧中药材的实物照片,方便专家级读者在药店、药材市场赏析鉴别;书中还收录了《本草纲目》权威古本金陵本的1031幅线描古图。从最现代到最古朴的三种层次的图版,为《本草纲目》增添了新的价值。历代诸家本草

第一卷序例

神农本经名例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四时用药例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六腑六脏用药气

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第二卷序列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

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

凡例

张子和吐、汗、下三法

第三卷百病主治

诸风

痉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湿

火热

诸气

痰饮

脾胃

吞酸嘈杂

噎膈

反胃

呕吐

呃逆

霍乱

泄泻

心下痞满

胀满

诸肿

黄疸

脚气

转筋

……

第四卷水部

第五卷火部

第六卷土部

第七卷金石部

第八卷草部

第九卷行部

第十卷菜部

第十一卷果部

第十二卷木部

第十三卷虫部

第十四卷鳞部

第十五卷介部

第十六卷禽部

第十七卷兽部

第十八卷人部

附录1

附录2

索引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菟丝子留行种子巴戟天植物
炒海螵蛸(海螵蛸的吃法及禁忌) 中药威灵仙(威灵仙治疗腰痛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