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疗保健白芨(白及与白芨区别)

白芨(白及与白芨区别)

时间2023-10-26 08:36:22发布小蚂蚁分类医疗保健浏览42
导读:一、白及与白芨区别没有区别,白芨一般指白及。白及,是兰科、白及属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4-5月开花。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

一、白及与白芨区别

没有区别,白芨一般指白及。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4-5月开花。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观赏:白及的花朵比较漂亮,能在阴暗的环境中开花。可在室外种植,也可采用盆栽方式,还比较适合插花。

药用:白及的块茎具有消毒止血以及预防伤口感染等诸多功效,杀菌抗癌的效果也比较良好。

工业:白及作为糊料生产也能发挥其价值作用,因为白及的黏性比较好。

酿酒:白及也可作为酿酒原料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芨

二、白及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拉丁名 5英文名 6白及的别名 7来源及产地 8性味归经 9功能主治 10使用注意 11化学成分 12白及的药理作用 13白及的药典标准 13.1品名 13.2来源 13.3性状 13.4鉴别 13.5检查 13.5.1水分 13.5.2总灰分 13.5.3二氧化硫残留量 13.6白及饮片 13.6.1炮制 13.6.2鉴别、检查 13.6.3性味与归经 13.6.4功能与主治 13.6.5用法与用量 13.6.6注意 13.6.7贮藏 13.7出处 14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白及的方剂 2用到中药白及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白及 1拼音

bái jí

2英文参考

Bletilla hyacinthina Reichb.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bletillae [朗道汉英字典]

salep, salop [朗道汉英字典]

bletillae 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letillae tub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 bletilla tub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lep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lop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Bletill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n bletilla rubb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白及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d.) Reichb. f.的干燥块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Rhizoma Bletil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mon bletilla rubber(《中医药学名词(2004)》)

6白及的别名

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1]。

7来源及产地

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f.的块茎[1]。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陜西等地[1]。

8性味归经

苦、甘、涩,凉[1]。入肺、胃经[1]。

9功能主治

敛肺止血,消肿生肌[1]。

白芨(白及与白芨区别)

1.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衄血[1]。煎服:6~15g;研末服,3~6g[1]。

2.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手足皲裂[1]。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1]。

10使用注意

反乌头[1]。

11化学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粘液质等。块茎含联芐类化合物:3,3’二羟基4(对羟芐基)5甲氧基联芐、3’3二羟基2(对羟芐基)5甲氧基联芐等[1]。还含山药素Ⅲ、3’O甲基山药素等[1]。另外,还含白及葡萄糖配甘露聚糖(Bletilla gluannan)[1]。

12药理作用

白及细粉或煎煮所得胶状液,局部应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1]。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具抗癌和抗菌作用[1]。

13白及的药典标准 13.1品名

白及

Baiji

BLETILLAE RHIZOMA

13.2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于,除去外皮,晒千。

13.3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13.4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88μm。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含硅质块细胞小,位于纤维周围,排列纵行。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32um。糊化淀粉粒团块无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7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及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6: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酵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放置30~6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棕红色荧光斑点。

13.5检查 13.5.1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3.5.2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3.5.3二氧化硫残留量

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U)测定,不得过400mg/kg。[3]

13.6白及饮片 13.6.1炮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白色或黄白色。切面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维管束小点状,散生。质脆。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13.6.2鉴别、检查

同药材。

13.6.3性味与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13.6.4功能与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13.6.5用法与用量

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

13.6.6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13.6.7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3.7出处

三、白及与白芨区别是什么

白及与白芨没有区别。

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白芨不能够和理石还有李核,还有杏仁一起使用,这样身体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生活里面使用白白芨最好是能够和紫石英一起用,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在使用白芨的过程中,搭配的中药材以及食材都是有讲究的,苦寒的药物最好不要和白芨一起搭配,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芨

四、白芨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芨是一种味苦、甘、涩,性微寒的一种中草药,白芨有很好的收敛止血的作用,白芨也可以消肿生肌。白芨的用法和用量是取6~15g,或以把白芨研粉以后再取3~6g吞服,白芨也可用外用。

白芨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

扩展资料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芨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白芨白及药典中医药学消肿生肌
中山妇产科医院(沈阳女子医院在哪) 磷脂酶C有SH2结构域吗(磷脂酶C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