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正确食用方法(地笋和冬虫夏草的区别是什么)
一、地笋和冬虫夏草的区别是什么
1、药材性状不同
地笋:
根茎形似地蚕,长4-8cm,直径约1cm。表面黄棕色,有7-12个环节。质脆,断面白色。气香,味甘。
冬虫夏草:
由虫体及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棕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生,细长圆杜形,长4-7cm,直径约3mm;求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头部与柄无明显区别;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
2、炮制方法不同
地笋: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冬虫夏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
3、功效主治不同
地笋:有化瘀止血、益气利水的功效,主治衄血、吐血、产后腹痛、黄疸、水肿、带下、气虚乏力。
冬虫夏草: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笋、百度百科-冬虫夏草
二、地参与地笋有什么区别
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唇形科属多年草本植物,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故又名地参。《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详细介绍了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地参在中医上也被用来补药、强心剂、镇静剂、创伤修复和减轻疼痛。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地参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衰老、降血糖、调节月经紊乱、缓解经期痉挛和心血管疾病等疗效,其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
三、地笋和天麻的区别
地笋: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花萼钟形,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花冠白色,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春、夏季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根茎入药,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头痛失眠。
四、地笋有什么营养价值
简介:
别名地笋子、地参、地藕、旱藕、地环、地蚕子、大草石蚕、菜姜、地瓜、地瓜儿、地瓜佬、地古牛、垫轱辘、螺丝菜、宝塔菜、银条菜、地龙菜、水三七、野三七、甘露子、泽兰根等等。唇形科地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广泛被我国人民食用,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下膨大的匍匐茎(因形状口味如小竹笋,故名地笋)。
地笋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鲜食、凉拌或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味道很好,堪称野菜珍品。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口感极佳,殊为一绝,食之回味清香,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功效。
食用功效:
地笋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还含有泽兰糖、葡萄糖、丰乳糖、蔗糖、水苏糖等,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经现代医学研究考证:地笋富含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抑制食道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它是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除做蔬菜食用外,地上部分夏秋采收干燥后为常用中草药,名为泽兰。地笋性辛温味甘,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可活血化瘀、益气、行水消肿,用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等症。
饮食宜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