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骨蒸劳热(虚劳内热骨蒸)
一、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应首选
【答案】:A
青蒿鳖甲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二、骨蒸热求救
骨蒸劳热为中医名词,意思是好像热是从骨缝里蒸发出来一样.为阴虚生内热的一个症状.主要症状是:低热、五心烦热(即手足心及心烦)热似从骨缝里发出一样痛苦.如肺结核,骨结核等一类表现为肾阴虚火旺的一种病症.
所谓骨蒸发热,即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
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即阴虚潮热:
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度)。
以五心烦热,甚至骨蒸发热,即自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为特点,常兼有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此属阴虚证。
病之本为阴虚,午后阴气渐升,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浮,故发热多见于午后。又阴虚多兼肾阴不足,肾主骨,故见骨蒸发热。
阴虚潮热多见于慢性衰弱性疾病,如肺痨病、虚劳病。
生地黄:(清热凉血药)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凉血养阴,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或绛。常与玄参、犀角等同用,共奏清营养阴的功效,如清营汤。亦用于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或慢性病的阴虚内热,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等清虚热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或血热发斑等。前者,常与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后者,常与赤芍、丹皮、大青叶同用,以清热凉血消斑。
此外,若荨麻疹、皮癣等而有血热现象者,可与白蒺藜、蝉蜕、防风等配伍,共奏凉血祛风的功效。
3、用于热病伤津,舌红口干或口渴唇燥。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如益胃汤。并可用于消渴证,口渴多饮。常与山药、山茱萸等益脾肾药同用,如滋脺饮。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研究:
含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铁质、维生素A类物质、生物碱、氨基酸、多种糖类。
乙醇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白鼠口服地黄炭能缩短出血时间。中等剂量对动物的心脏有直接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为明显。有中枢性的升高血压作用。对大白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肿作用。有降低血粮的作用,能抑制党参所含碳炎化合物引起的持久性高血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可减轻因放射性照射后引起的血小板损害。
熟地黄(补益药:补血药)(本草图经)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应用: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本品为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诸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如四物汤,即以本品与当归、川芎、白芍同用,为补血调经的基本方剂,用治上述证候,都可随证加减应用。
2、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本品又为滋阴的主药。如六味地黄丸,即以本品配伍山药、山茱萸肉等组成,可治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此外,如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均可应用。因本品不仅能养血滋阴,而且有补精益髓的功效。
用量:
10—30克。宜与健脾胃药如陈皮、砂仁等同用。熟地炭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文献摘录:
《珍珠襄》“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真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非熟地之静,不足以取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从目前你母亲的症状来看,不能算是骨蒸发热。
参考资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药学》《中医诊断学》
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
在《伤寒明理论·自汗》中指出:“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味焉。”
故临床辨自汗,应当区别表里虚实。
若久病体弱,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兼见气短懒言,极易感冒,面色榖白,脉细弱等症,属气虚自汗,为肺气虚弱所致,因肺主皮毛,久病伤及肺气,皮毛不固而自汗出,动则耗气,气不摄津故汗出益甚;
若自汗出,动则益甚,兼见形寒畏冷,或四肢不温,舌淡白而胖嫩,脉沉细无力等症,属阳虚自汗,因阳虚则卫阳不足,不能固护肤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而自汗出,动则阳气敷张,津液随阳敷而外泄,故汗出益甚。
若表虚之人微感风邪,则自汗尤甚,因表虚卫气不固而时有汗出,风伤于表,营卫失和,腠理不密,故汗出尤甚,并常兼有恶风、头痛、身酸楚、苔薄白、脉缓等症。
若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兼见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等症,属里实热证。为外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或暑热内蒸导致里热炽盛,热蒸外越,迫使津液外泄,故蒸蒸发热,自汗不止。
就一般而言,自汗的原因,多见于气虚或阳虚,故前人有“自汗属阳虚”之说。
可试用浮小麦、大枣煎汤代茶饮,治疗自汗效果较好。
阴虚内热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养胃。《本草汇》说它“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称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清补之物,阴虚体质宜食之。
猪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阴和润燥的作用。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本草备要》亦载:“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泽皮肤。”所以也适宜阴虚体质者食用。
鸡蛋
性平,味甘,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
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甲鱼可以“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
龟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中就曾说它能“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
干贝
又称江珧柱、马甲柱,为一种海鲜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本草求真》说它能“滋真阴”。《本草从新》称它“疗消渴”。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高蛋白食品,故阴虚之人宜常用干贝炖汤,最为有益。
海参
有滋阴、补血、益精、润燥的作用。《药性考》说它“降火滋肾”。《食物宜忌》亦载:“海参补肾精,益精髓”。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海参能“滋阴,补血,润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补益,又能滋阴,阴虚体质宜常食之。
鸡蛋
性平,味甘,不仅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鸡蛋黄,均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鸡蛋被医学界认为是很好的蛋白质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黄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质。凡阴虚之人食之颇宜,尤其是鸡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间习惯用鸡蛋与豆浆同食,更有益处。
牛奶
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
甲鱼
性平,味甘,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甲鱼可以“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
龟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中就曾说它能“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
干贝
又称江珧柱、马甲柱,为一种海鲜食品。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本草求真》说它能“滋真阴”。《本草从新》称它“疗消渴”。干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高蛋白食品,故阴虚之人宜常用干贝炖汤,最为有益。
海参
有滋阴、补血、益精、润燥的作用。《药性考》说它“降火滋肾”。《食物宜忌》亦载:“海参补肾精,益精髓”。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海参能“滋阴,补血,润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补益,又能滋阴,阴虚体质宜常食之。
蛤蜊
性寒,味咸,能滋阴、化痰、软坚。古代医家认为“蛤蜊功同蚌蚬,滋阴明目”。明·缪希雍曾经指出:“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可见阴虚体质或阴虚病人,包括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结核病以及肿瘤病等,食之颇宜。
蚌肉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滋阴、清热、明目的功效。清·王孟英也认为蚌肉能“清热滋阴,养肝凉血。”阴虚之人常用蚌肉煨汤食用,最为适宜。
乌贼鱼
性平,味咸,既能补血,又善滋阴。《医林纂要》就曾说它“大能养血滋阴”。清代医家黄宫绣亦云:乌贼鱼肉“其性属阴,入肝补血,入肾滋水。”对肝肾阴虚者,食之最宜。
鳆鱼
又称石决明肉。有滋阴清热、益精明目的作用。如《医林纂要》说它“补心暖肝,滋阴明目”。清·王孟英亦说:“补肝肾,益精明目,愈骨蒸劳热。”鲤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品,尤其是对肝肾阴虚的目翳目暗或雀目夜盲,对结核病阴虚的低热不解、潮热、骨蒸盗汗,对癌症患者的阴虚体质,最为适宜。
梨
有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对肺阴虚,或热病后阴伤者最宜。《本草通玄》曾说梨“熟者滋五脏之阴”。《重庆堂随笔》还说:“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桑椹
性寒,味甘,有滋阴补血之功,最能补肝肾之阴。《本草述》认为:“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本草经疏》亦称桑椹“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还说“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尤其是肝肾阴虚体质之人出现消渴、目暗、耳鸣者,食之最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有滋阴益寿之功,尤其是对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或是肺阴虚的结核病盗汗、虚劳咳嗽,糖尿病的阴虚消渴等,食之更佳。
燕窝
性平,味甘,有补气阴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阴,为清补佳品。凡阴虚体质,尤其是肺阴虚者,如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肺痿、老年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宜食之。清代医家张璐说它能“调补虚劳,治咳吐红痰”。吴仪洛说:“燕窝大养肺阴,补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补元气,润肺滋阴”的记载。
银耳
性平,味甘淡,有滋阴养胃、生津润燥的作用。银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银耳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民间最常用的清补食品,尤其是对肺阴虚和胃阴虚者,最为适宜。
西洋参
性凉,味甘微苦,能益气养阴,对气阴两伤之人最宜。《本草从新》说:“虚而有火者相宜”。《药性考》亦云:“西洋参补阴退热。”《增订伪药条辨》还说:“西洋参滋阴降火。”所以,阴虚或兼气虚,兼肺虚,或阴虚火旺者,食之最宜。阴虚之人忌吃人参,这是因为人参性温,有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参,清补气阴,最为合拍。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獭肉
俗称水狗肉。能补虚弱,并能养阴除虚热,故凡阴虚体质或阴虚内热骨蒸之人,食之颇宜。《医林纂要》中即云:“獭肉益阴。”《本草图经》也说它“主骨蒸热劳”。獭肝也能养阴除蒸,所以,阴虚体质者,食之亦宜。
阿胶
性平,味甘,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尤其是肺肾阴虚之人,食之尤宜。
海参
属补阴食品,有滋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作用。《本草求原》中就说它“润五脏”。《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海参“滋阴”。故凡阴虚体质者食之颇宜。
此外,阴虚体质还宜服食牡蛎肉、鲛鱼、马奶、羊奶、酸奶、蚬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浆、菠菜、青菜、黄芽菜、山药、银耳、蘑菇、金针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番茄、枸杞头、绿豆芽、甘蔗、酸梅汤、葡萄、百合、水煮花生、橘子、柑子、橙子、草莓、柚子、无花果、香蕉、西瓜、蜂蜜、蜂王浆、芝麻、南北沙参、地黄、何首乌、白芍等。
三、何谓“风劳”和“虚劳”,怎么分别
风劳病名.虚劳病复受风邪者.见《太平圣惠方·治风劳诸方》:“劳伤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肤腠疏泄,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若体虚食少、羸瘦、筋脉不利、手足多疼者,用防风散等方.气血不足,脏腑虚伤,肢节烦疼,腰膝无力,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小便数多,卧即盗汗者,用巴戟散等方.又称肝劳.见《金匮翼·风劳》:“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著于肝,亦名肝劳.”治宜秦艽鳖甲散等方.
虚劳发热
病证名.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多因醉饱后入房、忧思劳役、饮食失调或大喜大怒大痛大沮.初病症见夜热内热虚热,本病乃为骨蒸内热潮热,治宜养阴清热,疏邪润燥(见《理虚元鉴》卷上).亦可因瘀血而致.《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滞,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之处,血为瘀积.”为虚中实证,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用大黄(庶^虫)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四、虚劳病西医叫什么
问题一:中医上所谓的“虚劳”是不是就是西医上的“癌症”的一种?????中医上的虚劳,多数指的是慢性病到了后期。部分疾病中医也以虚劳为诊断。
问题二:虚劳是什么病?虚劳 xūláo
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见虚损、劳瘵、传尸劳条。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虚劳治疗的诊断要点
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等。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发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过程。
虚劳治疗的辨证分析
虚劳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以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原发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但以脾、肾为主要环节。
临床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说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其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而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在进行补益的同时,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此外,由于脾为后之本,肾为先之本,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
虚劳治疗的辨证论治
气虚虚劳【证见】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治法】补气。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升麻各9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心气虚者,加麦冬、黄精各15克,五味子6克。肾气虚者,加杜仲、续断、山茱萸各15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人参蜂王浆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血虚虚劳【证见】面色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形体消瘦,肌肤粗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养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当归、白术、茯苓各12克,龙眼肉、酸枣仁、熟地黄、白芍各15克,川芎6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当归补血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3次。
阴虚虚劳【证见】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失眠遗精,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枸杞子、麦冬、山药各15克,龟板胶20克,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各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河车大造丸,每日2次。
阳虚虚劳【证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
问题三:什么是虚劳病虚劳发热
病证名。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多因醉饱后入房、忧思劳役、饮食失调或大喜大怒大痛大沮。初病症见夜热内热虚热,本病乃为骨蒸内热潮热,治宜养阴清热,疏邪润燥(见《理虚元鉴》卷上)。亦可因瘀血而致。《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滞,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之处,血为瘀积。”为虚中实证,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用大黄(庶^虫)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问题四:中医的肾痨在西医中如何解释病名。因劳损伤肾所致的病证。证见腰痛,小便不利或有余沥,小腹满急、遗精、白浊、阴囊湿痒等。《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五加皮汤,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极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医醇剩义・劳伤》:“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身热腰疼,咽干口燥,甚则咳嗽吐血,来苏汤主之。”参见虚劳、五劳条。
问题五: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用书指导用书必备+精选习题+模拟试卷+考试软件
------------------------------------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中级)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全国卫生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精神,进一步体现中医药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目标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2011年组织有关专家,对2006年版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以及2007年版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11年版《全国中医药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
新大纲体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养优秀临床人才“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导向;突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四类临床专业中(初)级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的临床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测试;合理调整了考试科目设置,合理增加了与各专业相关学科的内容。
新大纲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层面与本科层次,以及中药3个级别、中医护理2个级别层次在考试科目设置及内容上均体现了差别。,新大纲注重了考试专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形式。将20个专业考试大纲以“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个考试科目进行学科排序,并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4个方面的标识、
为了配合新大纲的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依据新大纲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2011年版临床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中(初)级考试大纲细则》(以下简称大纲细则)。
本书是新大纲的具体细化。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四类20个专业(中级、初级师、初级士三个层次)、50个考试学科。《大纲细则》以20个专业分类,分别装订成书。
本书既是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命题用书,也是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专业即将晋升为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生临床实践、复习备考的权威性参考书。
目录
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方剂学
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第三、四部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中医肛肠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单元藏象
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单元经络
第五单元病因
第六单元发病
第七单元病机
第八单元防治原则
内经
第一单元气?阴阳?五行
第二单元藏象
第三单元病机
第四单元病证
第五单元诊法
第六单元论治
第七单元养生
伤寒论
第一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阳明病辨证论治
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
第五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单元厥阴病辨证论治
第七单元霍乱病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
第一单元痉湿⒉∑
第二单元中风历节病篇
第三单元血痹虚劳病篇
第四单元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第五单元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第六单元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第七单元痰饮咳嗽......>>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