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酶简介
一、凝血酶与血凝酶的区别
用药方式不同,用途不同。
1、血凝酶可用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用于局部使用,凝血酶只可用于局部止血或单纯的消化道出血,不能静脉、肌肉或皮下给药。
2、血凝酶其适应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凝血酶用于消化道出血时主要是口服或局部灌注。
二、血凝酶的介绍
血凝酶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三、血凝酶说明书
【别名】立止血(Reptilase)
【药理作用】
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酶样作用,在钙离子的存在下,能活化凝血因子Ⅴ、Ⅶ、Ⅷ,并***血小板聚集;其类凝血激酶作用在血小板因子Ⅲ的存在下,可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使因子Ⅴ活化,并影响因子Ⅹ,因而本品具有凝血和止血双重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适应症】
用于治疗和防止原因的出血,如手术后出血,胃、肠、肾内脏出血,各种肿瘤出血,药物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等。
【用量用法】
急性出血时,可静注,2KU/次(KU:克氏单位,1KU=150mg蛇凝血素酶),5-10分钟生效,持续24小时。非急性出血或预防出血时,可肌内或皮下注射,1-2KU/次,20-30分钟生效,持续48小时,用药次视情况而定,1日总量不超过8KU。
【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有过敏反应,可常规处理,给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2.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情况下,宜与抗纤溶酶药物合用。治疗新生儿出血宜与维生素K合用。
3.动脉及静脉出血时,仍需进行手术处理,使用本品可减少出血量。
4.有血栓或栓塞病史者,孕妇禁用,DIC导致的出血禁用本品。
【规格】冻干粉针剂:1KU。
四、血凝酶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血凝酶说明书 3.1药品名称 3.2英文名称 3.3血凝酶的别名 3.4分类 3.5剂型 3.6血凝酶的药理作用 3.7血凝酶的药代动力学 3.8血凝酶的适应证 3.9血凝酶的禁忌证 3.10注意事项 3.11血凝酶的不良反应 3.12血凝酶的用法用量 3.13血凝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拼音
xuè níng méi
2英文参考Hemocoagulase
H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血凝酶说明书 3.1药品名称血凝酶
3.2英文名称Hemocoagulase
3.3血凝酶的别名巴曲亭;蝮蛇血凝酶;立血止;立止拉血;立止血;凝血酵素;蛇毒促凝血酶;蛇毒凝血酶;蛇凝血素酶;蛇毒血凝酶;Botropase;Heamocogulase Agkistrodon;Hemocoagulasum;Reptilase
3.4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促凝血药
3.5剂型冻干粉针剂:1KU。
3.6血凝酶的药理作用蛇毒血凝蛇毒血凝酶是从巴西矛头蝮蛇(Brothrops atrox)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剂,不含神经毒素及其他毒素。血凝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PF3),使凝血因子Ⅰ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血凝酶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ⅩⅢ,因此,它促进的由纤维蛋白Ⅰ单体形成的复合物,易在体内被降解而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7血凝酶的药代动力学血凝酶可口服、局部应用,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及腹腔给药也可吸收。静脉注射后5~10min起效,止血效应持续24h;肌内或皮下注射后20min起效,药效持续48h。进入体内的酶被逐步代谢,降解产物随尿排出体外。
3.8血凝酶的适应证内、外、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科疾病并发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用于消化道出血、血友病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的辅助治疗。血凝酶更适用于传统止血药无效的出血患者。
3.9血凝酶的禁忌证1.对血凝酶或同类药物过敏者。
2.DIC及血液病所致的出血不宜使用。
3.血凝酶虽无促进血栓形成的报道,为安全起见,有血栓或栓塞史者禁用。
3.10注意事项1.(1)血栓高危人群(高龄、肥胖、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患者)。(2)血管病介入治疗、心脏病手术者。(3)术后需较长期制动的手术(如下肢骨、关节手术),易诱发深静脉血栓。
2.药物对妊娠的影响:除非紧急情况,孕妇不宜使用血凝酶。
3.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尚不明确。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
5.血凝酶注射剂每支含1克氏单位(Klobusitzky Unit,KU)的冻干粉,配备一支溶剂(1ml),溶解后可进一步稀释。
6.单位换算:1KU相当于0.04NIH凝血酶单位;1KU相当于0.3U的凝血酶;1巴曲酶单位(BU)相当于0.17NIH凝血酶单位。
7.正常人受创伤致动脉及大静脉破损的喷射性出血时,需进行加压包扎及手术处理,同时使用血凝酶以减少出血量。
8.血液中缺乏血小板或某些凝血因子引起病理性出血时,血凝酶的作用减弱,宜补充血小板或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输注新鲜血液后再用血凝酶。
9.在原发性纤溶系统亢进(如内分泌腺、癌症手术等)的情况下,宜与抗纤溶酶药物合用。
10.治疗新生儿出血时,宜在补充维生素K后合用血凝酶。
11.如出现过敏样反应,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12.用药次数视情况而定,一日总量不超过8KU。一般用药不超过3日。
13.应注意防止用药过量,否则其止血作用会降低。
14.贮法:避光、冷暗处保存。
3.11血凝酶的不良反应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偶见过敏样反应。
2.血凝酶超常规剂量5倍以上使用时,可引起凝血因子Ⅰ降低、血液粘滞度下降,因此对大剂量治疗尚有争议。
3.12血凝酶的用法用量1.(1)口服给药:一次1~2KU,一日1~2次。(2)静脉注射:①一般出血:1~2KU。②紧急出血:立即静脉注射0.25~0.5KU,同时肌内注射1KU。③各类外科手术:手术前晚肌内注射1KU,术前1h肌内注射1KU,术前15min静脉注射1KU,术后3日一日肌内注射1KU。④咯血:每12小时皮下注射1KU,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脉注射1KU,最好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混合注射。(3)肌内注射:①一般出血:同静脉注射项。②紧急出血:同静脉注射项。③各类外科手术:同静脉注射项。④异常出血:间隔6h肌内注射1KU,至出血完全停止。(4)皮下注射:①一般出血:同静脉注射项。②咯血:同静脉注射项。(5)局部外用:血凝酶溶液可直接以注射器喷射于血块清除后的创面局部,并酌情以敷料压迫(如拔牙、鼻出血等)。
2.儿童常规剂量:口服给药:0.3~1KU。静脉注射:一般出血:0.3~0.5KU。肌内注射:同静脉注射项。皮下注射:同静脉注射项。局部外用:同成人。
3.13药物相互作用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