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有什么
一、泻黄散有什么
泻黄散是一种中药,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药品名称:泻黄散
别名:泻脾散
主要适用症: 脾胃伏火证
药品类型: 清热剂-清脏腑热
分享
概要
【方名】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藿香叶(21克) 山栀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禁忌】斟酌。
【注意事项】小儿先天不足,大脑发育不全之弄舌者禁用,阴虚有热者禁用。
【方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附注】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二、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泻黄散的注意事项
1泻脾胃火
泻黄散由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其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主治脾胃伏火证,证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2清热泻黄散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但与清胃散不同的是,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3注意事项适宜人群: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人群。
禁忌人群:胃阴虚有热者、舌色淡白者。
三、中药泻黄散的标准配方
【方名】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藿香叶(21克)山桅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禁忌】斟酌。
【方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附注】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四、泻黄散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制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备注】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