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什么
一、结核病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引言:人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呼吸,可以三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三天不睡觉,但是做不到三天不呼吸。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小编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结核病是什么?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中的细菌会侵入人体的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的器官还是肺脏,也叫做肺结核病。结核病一般多发于青年人身上,它分为慢性和缓发,潜伏期一般在4~8周。主要部位是发生在肺部,但是其他部位如淋巴,脑膜,腹膜,皮肤,骨骼等也会被相继传染。常见症状如出现低热,乏力,咳嗽,咳血等。
二、肺结核和肺癌有什么区别?
肺结核和肺癌这两者都属于肺部出现的疾病,前期症状特别相似。肺结核是传染病,可以通过人传人也可通过灰尘、唾液来传播。但是肺癌就比较复杂,肺癌属于癌症的一种,不会出现传染现象。肺结核一般患者会感觉热,出汗现象较多,而肺癌会让患者胸闷气急,声音嘶哑,没有食欲,体重也会骤减。
三、怎样预防结核病?
我们不要害怕疾病,要要同疾病做斗争,不要恐慌,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时应当用手帕遮掩。经常性开窗通风,对贴身衣物和使用过的餐具、毛巾、口罩等要经常消毒,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用消毒液来消毒。还要做定期的健康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检。最好一年进行一次肺部健康检查,以便及时扼杀它。还有就是要接种卡介苗疫苗,这种疫苗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会产生免疫力的活菌苗,能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二、肺结核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病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三、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
1.原发性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
2.血型播散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大量结核菌一次或在极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引起,此时,由于机体变态反应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
3.继发型
指原发感染过程中肺内遗留下的潜在性病灶重新复燃或结核杆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
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好的情况,并检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存在。同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药物容易发挥作用;
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
3.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还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细菌及细胞内外菌选药,已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
4.用药不能随意间断,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规律,不属间断疗法;
5.化疗要坚持全程,目的在于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全程不一定是长程。
只有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治疗彻底。
四、结核病是什么疾病
链霉素等都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因此原本死亡率很高的结核病,已经比脑中风、癌症、心脏病等的死亡率低,这是医学发展所带来的恩赐。故有很多人认为结核病不可怕,很容易即可治愈。
如上所述,结核病真的从这个社会消失了吗?答案为否定的。只可以说结核病的死亡率减低,但病人的数量仍然很多。往昔结核病被认为是年轻人容易患的疾病,而今却以老年人居多。虽然结核病的特效药不少,不过这类特效药最近用来治疗病人时,往往没有发挥其药效。看情形,结核病的性质已经改变了。没有改变的是:结核病仍然是一种令人害怕的疾病。
结核病发病初期,其自觉症状很轻微,例如食欲不振、体重减少、轻微发烧、盗汗等,属于最普遍的症状。若没有治疗而任其恶化至某一程度时,会偶而吐血。病人看到自己吐出鲜血,通常会引起很大的恐慌,此时应镇静,马上就医治疗。
一般来说,结核是由细菌(结核菌)感染所引起的,属于慢性和潜行性的疾病,所以不会有突然发烧或肿胀等急性症状。但在病变部位会产生“结核结节”,且坏死的组织会变性,成为乳酪一般的状态,干酪化变性为其特征。所以,在病变部位看到这种变化,同时检查出有结核菌时,即可判断是患有结核病了。问题是:细菌究竟透过何种途径而感染人体的呢?一般的想法是吸进了结核菌,或结核菌从伤口侵入人体才发病的。
自然状态下,大气中时常浮游着很多结核菌,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感染结核病的机会,然而受到感染而生病的人只是少数。从疾病的原因来看,结核菌并不是绝对性的。故是否患结核病,完全视个人的抵抗力。结核菌是细菌中属于最弱的一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15分钟,就会全部死亡。所以,若连这种弱细菌都无法抵抗而受到侵害,这种人的体质应该说是相当弱了。
人体对细菌和外界的侵入物皆具有抵抗力,其生理性结构之一是细网内皮组织。细网细胞细小突起而互相连结,看起来很像一道细网。人体用以抵抗外物的抗体,就是细网内皮组织的状态,这种组织存在于淋巴腺、脾脏、肝脏、缔合组织内。一旦这种防卫力减弱时,生理机能就会出问题,细菌则会趁虚而入,且在人体内繁殖。
结核病在病理学上属于“炎症”。炎症是为应付病态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组织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障碍,对此障碍细胞所做的修复反应。由于此生理反应的结果,在组织上产生了杆棒状的微生物(结核菌),称之为结核。
总之,会患结核病的体质,有其共通的缺陷反应形式,其血液性状有种共通的缺陷。检查出结核菌之前,可以观察到结核特有的菌血症,红血球的沉降速度就成为结核诊断上有利的手段。所谓粟粒结核,就是侵犯肺脏的结核菌传播到全身时所引起的疾病。不过,与其说细菌从肺脏流出,莫如说是病人的体质虚弱,全身的组织才会出现结核性病变来得恰当。
结核最容易侵略肺脏、喉咙、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所以呼吸系统的器官不好的人,容易患结核病。结核菌又被称为“偏性好气性菌”,其原因是这种细菌最喜爱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繁殖,而呼吸器官是人体中氧气最充足的,当然会最先受到侵害。
一旦患结核之后,应立刻想办法根治。欲根治结核过去也称为消耗病结核,就须先有净化的血液,亦即有优良的细胞品质。结核病患者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充分的营养”、“新鲜的空气”,并处于“安静”的环境里。食物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健全所需要的东西。不要以精制白米、肉食为主要饮食,而要以胚芽米、蔬菜类为主要饮食。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放松心情。并依自己身体的状况而做适当的运动,以增强基础体力。不要为了芝麻小事而耿耿于怀,对一些打击也不必紧张,否则纵使处于安静的环境里也无法静下心来。让头脑休息,并做适当的运动才是正确的保健之道。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