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疗器械白血病的历史

白血病的历史

时间2023-11-04 18:19:59发布小蚂蚁分类医疗器械浏览42
导读:一、白血病有些什么症状一、反复发热人体之所以能够抵抗外来病原体,主要是因为白细胞的存在,但如果身体患上白血病,人体内的白细胞含量会异常升高,而这些异常升高的白细胞就是恶性肿瘤细胞,它们对身体抵御外来病源,白血病人是非常虚弱的,任何外在的小病毒都会加重白血病人的症状,使身体很容易受到感染,出现发热现象,也很容易导致其反复发生。...

一、白血病有些什么症状

一、反复发热

人体之所以能够抵抗外来病原体,主要是因为白细胞的存在,但如果身体患上白血病,人体内的白细胞含量会异常升高,而这些异常升高的白细胞就是恶性肿瘤细胞,它们对身体抵御外来病源,白血病人是非常虚弱的,任何外在的小病毒都会加重白血病人的症状,使身体很容易受到感染,出现发热现象,也很容易导致其反复发生。

二、贫血

白血病归根结底是一种血液疾病,许多人在患上白血病之前,都会有轻微或严重的贫血症状。白血病的贫血症状非常明显,多事病人出现面色苍白,会有心悸、气短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下肢严重水肿的现象,。因此如果经常出现无缘由的贫血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需要警惕是否是由于白血病引起的。

三、关节痛

白血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及时关节炎持续疼痛,不要仅仅误以为是关节炎引起的。由于白血病在发展过程中,骨骼被浸润,骨骼和骨膜在不断被白血病浸润的过程中,疼痛表现明显。这种疼痛现象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走路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四、淋巴结增大

白血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就是淋巴结增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在腋下、颈部及腹股沟部位淋巴结肿大,病人也会出现骨关节疼痛,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胸部等部位会出现疼痛现象,其它关节、骨骼部位也会出现隐痛现象。

二、白血病的资料和著名的人患病史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特点是: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滞停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是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临床上常有贫血、出血、感染和脏器浸润等表现。(这个是我们上个星期五才学的东西,保证正确,权威,如果满意请给采纳可以吗?)患病名人:邓鸣贺范德韦

宋庆龄

三、急性白血病详细资料大全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我国AML的发病率约为1.62/10万,而ALL则约为0.69/10万。成人以AML多见,儿童以ALL多见。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甚至获得治愈。

基本介绍英文名称:acuteleukemia就诊科室:血液科常见病因:可能为电离辐射、化学、病毒、遗传等所致常见症状:面色苍白、疲乏,出血、发热、骨骼关节疼痛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病因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 1.电离辐射γ射线、X射线等电离辐射均可导致白血病。接受X线诊断、核子弹爆炸的人群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发病率的高低亦和放射剂量、时间和年龄相关。 2.化学因素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乙双吗啉被证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相关,染发、吸菸亦可能与白血病发病相关,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 3.病毒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研究证实,该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也可通过血制品输注、性接触而横向传播。 4.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范可尼综合征)贫血、Downs(唐氏)综合征、Bloom综合征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5.其他血液病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ANLL。临床表现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1.贫血贫血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患者就诊时即有重度贫血。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出血半数以上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3.发热发热亦可为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主要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和白血病本身发热有关。多数患者在初诊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 4.浸润(1)淋巴结和肝脾大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T细胞急淋。(2)骨骼和关节疼痛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骨骼剧痛。(3)皮肤和黏膜病变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表现为牙龈增生或肿胀,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硬结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水肿和脑神经、脊髓瘫痪甚至死亡等。(5)绿色瘤又称粒细胞肉瘤或髓母细胞瘤,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鼻旁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6)睾丸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主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7)其他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约10%ALL(多为T-ALL)患者可出现前纵隔(胸腺)浸润,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或上纵隔综合征。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肾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检查 1.外周血常规绝大部分患者WBC增高,WBC<1.0×10 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白血病,WBC>10×10 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100×10 9/L称高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AL的基础。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FBA分型标准)或≥20%(WHO分型标准)。Auer氏小体见于AML,不见于ALL。结合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进一步对AL进行分类分型。 3.细胞免疫表型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来源。 4.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异常见于半数以上AL患者。AML最常见染色体异常为t(8;21),t(15;17),inv(16),+8,+21等;而成人ALL中最常见的是Ph染色体。APL患者可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等。 5.根据不同病例可作尿常规、便常规、胸部X线检查、心电、肝功能、肾功能、HBSAg、免疫功能等项目。凝血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甚至出现DIC的证据。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象白细胞数可高可低,分类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可不同程度的减少。 3.骨髓象增生Ⅰ~Ⅱ级,分类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至少>30%(FAB诊断标准)或≥20%(WHO诊断标准)。在AML中可见Auer氏小体。 4.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分子基因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可对AL作出初步诊断。在对患者作出初诊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善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即MICM)的检查,作出更为精确的诊断,以综合判断患者的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多的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以期获得完全缓解。 1.支持治疗(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定“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黏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予以安络血等止血药物预防或治疗。有严重的出血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小板、血浆等。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DIC(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抗凝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必要时可输注新鲜或冰冻血浆。(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6)对高白细胞血症的处理当WBC>100×10 9/L时,可产生白细胞淤滞,应予以紧急处理,以减少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可通过血细胞分离技术(APL除外)祛除WBC;也可以用药物降低WBC,AML用羟基脲,ALL用地塞米松,同时予以水化和碱化等综合治疗措施。 2.化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化疗可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缓解后治疗目的在于巩固治疗和维持强化治疗,最后达到疾病的治愈。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患者获得缓解以后进行,原则上选用原诱导化疗方案继续进行1~2个疗程。维持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使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经巩固治疗后进行,以期继续最大量地杀灭残留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3.骨髓移植(1)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2)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或无关供者。(3)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4)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血移植可有自体和异基因两种供者来源。

四、白血病的历史

白血病,1847年,由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1821~1902)命名。

资料来源:请搜“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儿童白血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是一个电子资料,得用专门软件,我没下。

1、白血病的命名

白血病的命名是根据血液中出现了异常的细胞是白细胞而得名,并不是血液变成了白色血液。

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主要成分是由红血球组成,红血球是由红色的血红蛋白构成,人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拥有量是白血球的500至1000倍,即使白血球异常增加几倍或几十倍也改变不了血液的红色。

?白血病被发现被定名时间并不很长。

19世纪中叶,随着显微镜技术的进步,医学家对白血病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初法国医生多奈观察到某些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懒散、倦怠、发热、牙龈和皮下出血以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在他们的血液中都会发现有大量的无色细胞团。

由于这些病人体质越来越弱,不久都会死亡。

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受当时法国占主导地位的临床学派的影响,多奈等人没有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到了1847年英国医学家本尼特和德国医学家维尔肖几乎同时指出,这种特征为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一种血液疾病。

白血病的历史

当时维尔肖称之为白血病,本尼特称之为白细胞病。

?

本尼特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法国著名医生多奈指导下工作了两年,在这期间他注意到多奈正在对白细胞在造血细胞中无限增生进行深入研究,回国后他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特殊的疾病。

但是在解释白细胞来源时,他错误地认为是来自浓血细胞,而德国医学家维尔肖正确地指出了白血病的直接原因就是白细胞数量在造血过程中的无限制增加。

2、现代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白血病、解释白血病。

其实白血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也就是说白血病有多种多样。

维安肖当时即指出白血病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以脾肿大为特点,另一种表现为淋巴肿大;19世纪末德国医生爱拔斯坦又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到20世纪医学家对白血病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并且侵犯身体其他器官。

主要表现为贫血及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如浸润皮肤可引起结节、肿块;如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则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浸润到脾、肝、gao丸则会引起肿大等等。

3、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发现与命名

80年代初,美国的Gallo实验室和日本的Miyoshi实验室分别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病人外周血培养的T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反转录病毒,1982年日本Kalyanaraman报告一例T细胞变异的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其血清和前者的有交叉反应,1983年在美国冷泉港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讨论会上统一将前者命名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后者命名为HTLV 2型(HTLV-2)。

4、中医有关白血病的记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千金要方·卷十二·吐血》:“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

《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凡虚损之由,具道如前,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七伤,证有营卫藏府,然总之则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

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

《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医宗必读·虚劳》:“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藏六府,莫能外焉。

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5、从中医角度看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无自制能力地弥漫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的症状。

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

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

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类似症候在历代的一些医书中有所记载。

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描述的“五劳虚极羸瘦”,《圣济总录·虚劳门》之“急劳”等。

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形成“症瘕”。

因而,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

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

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

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三尖杉脂碱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

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

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

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

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

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

中医通过40年左右的经验积累,加之病因学的调查,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精气内虚素体虚弱或长期偏食、早婚、房事不节、多次妊娠等因素致精血失守,损伤肾气,不能主骨生髓移精于脏腑,以致精气内虚,而成虚劳之体。

温毒内伏温毒之邪,侵犯人体,邪热壅盛,耗气伤血,正邪交争,中肾伤髓,导致耗阴夺精,阴损及阳,最终造成阴阳两竭。

七晴所伤情志太过与不及,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及阴阳失调,从而造成机体的抗邪能力降低。

另外,情志因素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对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可能造成第二次精神创伤,使病情加剧恶化。

白血病的发病过程大致有因虚致病、因病致虚、虚实夹杂三种,尤其是虚劳和温毒之邪,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此外,血运不畅,瘀阻脉络,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机。

——————————————————————

补充一个资料:

1845兰根贝克(Langenbeck,B.R.C.von)发现放线菌。

贝内特(Ben,J.H.)初步报道白血病。

微尔啸(Virchow,R.L.K;)进一步描述白血病,微尔啸认为血栓是败血症的发病原因。

1827年Velpeau等描述了第一例白血病;1845年Bent和Virchow(微尔啸)各自将白血病作为一个独立病种来报道;1847年Virchow首先定义了白血病(leukemia),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于1856年将白血病分为脾型(splenic)和淋巴型(lymphatic)二型。

1976年FAB协作组提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建议,标志着急性白血病现代诊断与分型的开端。

18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众多学者的艰苦探索和大胆创新,人们对急性白血病病因、分型和治疗方法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它从不明原因的“不治之症”,逐步成为目前公认的由综合因素导致基因突变,骨髓干祖细胞异常克隆而发生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1946年6月,全球第1例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

随着人们对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策略的逐渐完善、抗白血病新药的相继问世、各种化疗方案及支持疗法的完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等,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已大有改观,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明显提高,缓解期、生存期,特别是无症状存活期延长,相当一部分病人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近年来,经采用联合化疗、诱导分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和免疫疗法、支持疗法,以及中医药疗法等综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不断提高,其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五年无病生存率(DFS)可达30-40%左右。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化疗的多药耐药、化疗后支持治疗费用的昂贵、化疗强烈的副作用、干细胞移植技术尚不成熟、骨髓库资源贫乏及移植的严重并发症和高昂的移植费用等,致使现代医学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受到很大限制,急需一种新的疗效好、毒副作用低、少耐药、成本-效益好的药物的问世,以改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全世界平均发病率约3.1/10万,国内发病率约为3~4/10万,占癌肿发病率的第6~8位,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本病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据国内1986-1988年的统计,其发病率为2.76/10万人口,约占癌肿总发病率的5%左右。

安徽省儿童医院曾调查分析1992-2001年期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白血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显示,132例病例中,年龄以1-5岁最多,占56.1%。

类型最多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型,50.76%),其次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5.9%)。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时代的相继到来,白血病的发病率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儿童白血病入院病例数年均上升2.42%(P>0.05),其中ALL病例上升趋势明显,年均上升9.1%(P<0.01);AML则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0.5%(P<0.05)。

目前,急性白血病患者居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总人数之首位。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禾虫是什么虫 输卵管堵塞怎样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