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山小橘是否可吃
一、花果山小橘神长什么样
山小橘(学名:Glycosmis pentaphylla),为芸香科、山小橘属下的一个种。产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各地)及西南部(临沧等地)。生于海拔600-1200米山坡或山沟杂木林中。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
小乔木,高达5米。新梢淡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叶有小叶5片,有时3片,小叶柄长2-10毫米;小叶长圆形,稀卵状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3-7厘米,顶部钝尖或短渐尖,基部短尖至阔楔形,硬纸质,叶缘有疏离而裂的锯齿状裂齿,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明显凹陷呈细沟状,侧脉每边12-22条;花序轴、小叶柄及花萼裂片初时被褐锈色微柔毛。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位于枝顶部的通常长10厘米以上,位于枝下部叶腋抽出的长2-5厘米,多花,花蕾圆球形;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早落,长3-4毫米,白或淡黄色,油点多,花蕾期在背面被锈色微柔毛;雄蕊10枚,近等长,花丝上部最宽,顶部突狭尖,向基部逐渐狭窄,药隔背面中部及顶部均有1油点;子房圆球形或有时阔卵形,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的油点干后明显凸起。
果近圆球形,径8-10毫米,果皮多油点,淡红色。花期7-10月,果期次年1-3月。
二、小花山小橘是否可吃
小花山小橘(拉丁学名:Glycosmis parviflora),芸香科山小橘属,为灌木或小乔木;别称:山小橘,山橘仔,野沙柑,饭汤木,山小桔。
山小橘的果实略甜,可以食用,但是因为有轻度麻舌的感觉,很少有人直接食用。可以先用热水烫一下再晒干,这样口感会好很多。
山小橘药用价值很高,尤其在治疗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等方面效果很好。根及叶作草药,味苦,微辛,气香,性平。根行气消积,化痰止咳;叶有散瘀消肿功效。
注意孕妇不能食用,以免对孕妇本身以及胎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山小桔和山小橘的区别
1、产地不同: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山小橘生与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山小桔生于北方。
2、成熟季节不同:山小橘每年春节是成熟上市,山小桔每年秋季成熟。
3、果肉不同:山小桔是一瓣一瓣的,皮一般薄些,很容易剥开。山小橘则皮厚些,里面也分瓣但是很不好掰成一瓣一瓣的,多数都是刀切开吃的。
四、中草药:山小橘的功效与作用
山小橘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异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广西药植名录》),山油甘、山橘(《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及叶。
【植物形态】山小橘
灌木,高3米左右。嫩枝和芽常被褐锈色绒毛。叶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羽状复叶具2~3片小叶;小叶长圆形,长6~18厘米,宽2.5~5厘米,有透明油点,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黄色;萼5,长不及1毫米;花瓣5,长约3毫米;雄蕊10,等长,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有腺状小窝点。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橙红色,半透明。花期夏、秋季。
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氨基酸。
【性味】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根:辛,温;叶:微甘,温。"
②《广西中草药》:"微辛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消积,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瘀肿,冻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
③《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煎水洗;鲜叶捣敷。
【宜忌】《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选方】治跌打肿痛:山小橘鲜叶,捣烂酒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提醒您:山小橘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