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虻虫
一、虻虫学名叫什么
学名叫“牛虻”,东北林区俗称“瞎碰”或“瞎虻”。
牛虻,别名牛蚊子、牛苍蝇、瞎蚂蜂,是双翅目、虻科、虻虫种动物,雌虫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
形态特征:
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大型虻体长达40毫米,较少见。头阔、呈半球形,两侧复眼大,口器刺吸式,触角三节,短。胸部背板及小盾片灰色。体多被黑色软毛及灰白粉质物,某些雄虫接眼式或离眼式,棵出或常有毛,常有绿红及其它金属闪光。翅脉棕色,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黄色。腹横节状,端部弧形,具六足。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入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成虫白天活动,以午时为活动高峰。善飞翔。池边、水傍常见,飞行迅速。有时吸取花蜜,但最普通为好血性。雌虫有强度螯刺能力、牛马等厚皮动物亦易受其侵袭,雌虻每次数分钟,即能充满血液于腹部。温血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受其害。东北林区,有时能飞快地,袭击颈部露出部分,啄取大块皮肉而逸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虻
二、虻虫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概述:本品为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及同其属近缘昆虫的雌虻虫干燥全体。全国各地均有,6-8月间捕捉,沸水烫或稍蒸,晒干。生用或炒用。
别名:牛虻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通经消症。用于血滞经闭,症瘕,蓄血症,扑损瘀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0.3-0.6g,或入丸、散。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没药散(《活法机要》)治血运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运于胁肋:炒虻虫、没药各3g,炒水蛭6g。麝香少许。为细末,用当归、川芎各60g,熟地黄、芍药、鬼箭羽、红花、延胡索各30g。为粗末,每服15g,煎汤调服。方中虻虫破血逐瘀,通经消症,为君药。
2.(《千金方》)治腕折瘀血:虻虫20枚,牡丹30g。上2味,治下筛,酒服3g,血化为水。方中虻虫破血逐瘀,为君药。 3.(《现代实用中药》)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处。方中虻虫破血逐瘀,通经消症,为君药。
三、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1、虻虫的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虻虫的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散积消_,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2、虻虫苦泄性烈,入肝经血分,能够破血逐瘀,通利血脉,配伍熟地、水蛭、桃仁可以治疗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配伍水蛭、虻虫、大黄等药物可用于治疗干血成痨,血瘀经闭,瘀结成块。
3、另外虻虫有散瘀疗伤,消肿止痛的效果,也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以配合乳香、没药等药物一同使用。
四、虻虫简介
目录 1拼音 2《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 2.1拼音名 2.2虻虫的别名 2.3来源 2.4炮制 2.5性味 2.6功能主治 2.7虻虫的用法用量 2.8注意 2.9摘录 3《中华本草》:虻虫 3.1出处 3.2拼音名 3.3英文名 3.4虻虫的别名 3.5来源 3.6原形态 3.7生境分布 3.8性状 3.9化学成份 3.10虻虫的药理作用 3.11炮制 3.12性味 3.13归经 3.14功能主治 3.15虻虫的用法用量 3.16注意 3.17附方 3.18各家论述 3.19摘录附: 1用到中药虻虫的方剂 2用到中药虻虫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虻虫 1拼音
méng chóng
2《全国中草药汇编》:虻虫 2.1拼音名Ménɡ Chónɡ
2.2虻虫的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
2.3来源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或鹿虻T. chrysurus 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
2.4炮制炒虻虫:文火微炒,取出去足翅。
2.5性味苦,微寒。有毒。
2.6功能主治破瘀散结,痛经堕胎。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2.7虻虫的用法用量0.5~1钱。
2.8注意孕妇及无瘀积者禁服。
2.9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中华本草》:虻虫 3.1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别录》:虻虫,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3.2拼音名Ménɡ Chónɡ
3.3英文名Gadfly
3.4虻虫的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鉆、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
3.5来源药材基源:为虻科恬动物华虻及其同尾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的雌性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banus mandarinus Schiner2.Atylotus bivittateinus Takahas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洗净,晒干。
3.6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有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
2.双斑黄虻,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黄色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黄色,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黄色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
3.7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雌虫吸食牛、马等动物血液,雄虫不吸血,吸食植物汁液。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
2.成虫白日活动,喜强烈阳光。雌虫吸食牲畜的血液。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华东各地。
3.8性状性状鉴定:(1)华虻,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l.31.7cm,宽510mm。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明显的白斑,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气臭,味苦、咸。
(2)双斑黄虻,黄绿色,眼大型,中央有1条细横的黑色带;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
显微鉴定:(1)华虻,单眼呈钝六边形,中间有凹陷,排列整齐、紧密。
(2)双斑黄虻,单眼呈钝六边形,排列疏松。
3.9化学成份含蛋白质、氨基酸、胆固醇及钙、镁、磷、铁、钴、铜、锰、锶、锌铝等24种无机元素。
3.10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虻虫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虻虫水提取物540mg/(kg/d)和270mg/(kg/d)灌胃,连续7天,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出血时间,显著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大剂量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华虻水浸液560mg(生药)/kg或粗蛋白提取液15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能显著减少家兔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粘附性,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并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血细胞比容。这些实验表明虻虫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的“粘、浓、凝、聚”,而发挥活血、逐瘀、破积和通经的临床效果。
2.对小肠功能的影响,虻虫水煎剂对小鼠离体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给药,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无明显影响。按千克体重计算,以相当于人用量的200倍,连续2天给小鼠灌服虻虫水煎液,也未见稀软便、粘液或腔血便。表明虻虫不阴止肠道水分的吸收,也无明显***作用,不但无“致泻作用,相反使小鼠白天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3.抗炎作用,虻虫提取物B、C和D组分80mg/kg,分别腹腔注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其B组分作用较强,后者静注1020mg/kg的阿司匹林。
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组分作用较强。
5.其他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虻虫醇提取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3.11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用文火微炒用。
3.12性味味苦;微咸;性凉;有毒
3.13归经肝经
3.14功能主治破血通经;逐瘀消症。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少腹蓄血;症瘕积块;跌打伤痛;痈肿;喉痹
3.15虻虫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3g;研末,0.3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搽。
3.16注意气血虚者、孕妇及月经期均禁服。
3.17附方①治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伤寒论》抵当汤)②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熟地黄四两,虻虫(去头、翅,炒)、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糯米)、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地黄通经丸)③治踠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3.18各家论述1.《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2.《本草经疏》:蜚虻,其用大略与ZHE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走血。故主积聚症瘕一切血结为病,如《经》所言也。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闭塞咽喉,故主喉痹结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当汤、丸,大黄ZHE虫丸中咸入之,以其散脏腑宿血结积有效也。
3.《本经逢原》:虻虫,《本经》治症瘕寒热,是因症瘕而发寒热,与蜣螂治腹胀寒热不殊。仲最抵当汤、丸,水蛭、虻虫虽当并用,二物之纯险悬殊。其治经闭,用四物加蜚虻作丸服,以破瘀而不伤血也。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其性虽缓,亦能堕胎。
4.《药征续编">药征续编》:按用虻虫之方,曰破积血,曰下血,曰畜血,曰有久瘀血,曰有瘀血,曰妇人经水不利下。曰为有血,曰当下血,曰瘀热在里,曰如狂,曰喜忘,是皆为血证谛也。然不谓一身瘀血也,但少腹有瘀血者,此物能下之,故少腹鞕满,或曰少腹满,不问有瘀血否,是所以为其证也。
5.《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6.《别录》: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7.《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积脓,堕胎。
3.19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虻虫的方剂虻虫散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一:方名:虻虫散组成:虻虫1分(微炒),牡丹1两,生干地黄1两。主治:被...
移尸灭怪汤成:人参1两,山茱萸1两,当归3钱,乳香末1钱,虻虫14个,水蛭(火煅死)14条,二蚕砂末3钱。主治...
抵当汤子杵碎.用石灰炒紫黄色.去灰不用.只宜多炒为妙)虻虫(十枚.去翅足.炒)功能主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
大虻虫丸ngwán《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大虻虫丸:处方:虻虫400枚蛴螬60克干地黄牡丹干漆芍药牛膝土瓜根桂...
逐血破瘀汤床经验集》:方名:逐血破瘀汤组成:水蛭2至4钱,虻虫2至4钱,地龙3至5钱,(庶虫)虫2至4钱,黑丑...
更多用到中药虻虫的方剂用到中药虻虫的中成药朴硝荡胞汤
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陈皮各一铢,虻虫、水蛭各十枚,附子六铢。制法:上药为粗末。用法用...
化症回生片小茴香21g、桃仁21g、五灵脂(醋炙)14g、虻虫14g、鳖甲胶112g、丁香21g、醋延胡索14...
七珍丸卷三三二之七珍丸:组成:斑蝥(炒)、水蛭(炒)、虻虫(炒)、干漆(炒)、当归(酒浸)、桃仁、苏木。功...
五积丸加硇砂、水银、阿魏;酒积,加神曲、麦芽;血积,加虻虫、水蛭、桃仁、大黄;气积,加槟榔、木香;水积,加...
当归丸要方》卷四方之当归丸:组成:当归4两,芎4两,虻虫1两,乌头1两,丹参1两,干漆1两,人参2两,牡...
更多用到中药虻虫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虻虫《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妇人诸疾门]月水不通
则为咳为嗽。则为肺痿、为肺痈必矣。医见经不行则用虻虫、水蛭等行血药。见热则用诸寒药。实出妄意。就中不...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妇人诸疾门]月水不调(半两)红花(三钱)斑蝥(去翅足)水蛭(二钱炒)虻虫(二钱去莪术(二钱)煎至八分胜金丹治妇人一切子宫...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积聚症块皮虎杖白术(各六分)大黄水蛭(炒)蒲黄(各三分)虻虫(十四枚制)干地黄(七分)朴硝(十分)乌梅肉(炒...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妇人月水不通当归(切炒)桂(去粗皮)干漆(捣炒令烟出各一两)虻虫(去翅足炒)水蛭(糯米同黄(三两)上一十一味,粗...
《证治准绳·伤寒》:[卷六]蓄血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