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一、腰椎穿刺的禁忌症是什么
腰穿
腰椎穿刺术的简称
(一)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蕊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180mmH
2 O或40~50滴.min)。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ml生理盐水稀释氨甲喋呤(MTX)10mg,加地塞米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
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避免引起微血管损伤。
2.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四)禁忌证
1.颅内压升高患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3.局部皮肤(穿刺点附近)有炎症者。
1.目的
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压力检查,椎管内注入氧气或碘注射剂进行脑和脊髓造影,以助诊断,椎管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从椎管内引流炎性分泌物、血性脑脊液或造影剂,放出适量脑脊液,以改善临床症状。
2.适应证
常用于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颅脑手术后、颅脑外伤、脊髓病变等。
3.禁忌证
3.1颅内压明显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占位性病变,或已疑有早期脑疝的患者为防止导致脑疝、突然死亡而禁忌腰椎穿刺。
3.2穿刺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有感染病灶者,为防止细菌带入中枢神经系统而禁做腰椎穿刺。
3.3全身感染疾病如败血症者。病情极其危重、躁动不安或高位颈椎外伤、占位病变者不宜强行腰椎穿刺。
4.用物
治疗盘内备:2%碘酒,75%酒精,无菌棉球.纱布,1~2%普鲁卡因,无菌腰椎穿刺包,测压管,无菌手套。胶布,火柴,清洁试管。需培养时备培养管、酒精灯。
5.病人准备
5.1穿刺前应做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5.2穿刺前排空大小便。
5.3穿刺时患者靠床沿侧卧,双手抱膝,双膝向胸部屈曲,头向前屈,抱成球形,脊柱与床面要保持平行,骨盆与床面要保持垂直,以增大腰椎间隙利于穿刺。
6.方法
6.1将腰椎穿刺盘端至患者床旁,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6.2穿刺时要有专人固定患者体位,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
6.3穿刺部位取三、四或四、五腰椎间隙刺入,穿刺成功后,见脑脊液流出。协助医师安装测压管,并压迫颈静脉或腹部,以观察脑脊液动力状况,并记录脑脊液流出前后的压力。
6.4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发现异常立即向医师报告,停止操作并协助抢救。
6.5作脑脊液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后或直接用培养皿接流出的脑脊液,再以上法消毒试管后盖好无菌塞,立即送检。若颅压较高,不可使脑脊液快速流出,应取1mm内径测压管使脑脊液缓慢流出,以防脑疝。
6.6腰椎穿刺后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
7.注意事项
7.1严格无菌操作,采集脑脊液立即送检。
7.2放脑脊液时勿过快,防止脑疮。
7.3配合操作要熟练,避免粗暴,拔针时应缓慢,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8.护理
8.1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利配合。
8.2穿刺前给患者做普鲁卡因试验,准备腰椎穿刺盘。
8.3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8.4穿刺后嘱患者平卧4~6小时。
8.5术后出现头痛且有体温升高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脑膜炎发生。
8.6术后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者,可让其平卧休息,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止吐、止痛剂。
二、腰椎穿刺的部位
腰部的3~4间隙。
腰椎穿刺的部位就是后腰的部位,而且这个具体的部位也是不一定的,因为在进行腰椎穿刺的时候治疗的疾病不一样,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常见的就是做一些中枢神经炎症以及血管疾病,都是可以进行腰椎穿刺的,而且对于一些腰椎穿刺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一般就是选择腰部的3~4间隙。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是手术操作,必须保持创面的干燥,保持手术的穿刺部位不接触水,注意术后的换药。
必须去枕平卧床上6小时,达到脑脊液的产生等于或者超过放出的脑脊液量,避免过早抬头出现颅内压降低导致低颅压头痛或者脑疝的形成。
术后注意清淡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食物。
手术后需保持心情的平和,避免紧张,保持心情的放松,利于身体早日恢复。
若出现头痛或者呼吸困难等任何不舒服情况,必须及时叫大夫,根据情况进行补液或者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腰椎穿刺
三、关于腰椎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1.留取脑脊液做各种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的诊断。2.测量颅内压或行为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3.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5.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
禁忌症1.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2.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3.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四、腰椎穿刺与硬膜外麻醉操作有什么不同
腰椎穿刺其实是蛛网膜下腔穿刺的传统叫法。
首先蛛网膜下腔穿刺主要是指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操作,临床上被用于抽取脑脊液进行相关检查,但也可通过蛛网膜下腔穿刺的方式注射局麻药物进行麻醉(也即“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者“腰麻”)。
也许有不少人不明白,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不都是在背上打药的吗?这两者是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这两种麻醉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椎管内各解剖层次依次为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脊髓。其中黄韧带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外腔,将麻醉药置于此处称为硬膜外麻醉。而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解剖间隙,临床一般无法区分,蛛网膜与脊髓有一个间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因此这两种麻醉方式的区别之一就是两者的药物注射层次有区别。
而更重要的这两者的麻醉持续时长、部位、用药剂量等也有差异。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间较短,安全的麻醉部位较低(通常只能用于腹部及以下的手术麻醉),用药剂量相对少(并发症主要为低颅压引起的头疼,但近年来的器械改进使此类风险有所下降);而硬膜外麻醉可以支持较长时间的手术,甚至可被用于术后镇痛,安全的麻醉部位高(早期甚至曾被用于颈部手术麻醉),但用药剂量较大(并且对实施者技术要求高,有导致全脊麻并发症风险)。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