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的作用与功效(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一、北豆根有什么作用
可通便,止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哮喘,痢疾,湿疹,疥癣,痈疮肿毒,便秘等症。
用于实热内盛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咽痛、痄腮、泄泻、痢疾、风湿痹痛、水肿、脚气、蛇咬伤等。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可配伍用之。
含有山豆根碱(蝙蝠根碱)、山豆根醇灵碱、华紫堇碱、光千金藤定碱、光千金藤碱、尖防己碱、蝙蝠葛碱、木兰花喊、青藤碱等。
现代药理研究,山豆根脂溶性总碱、山豆根多酚羟基碱和蝙蝠葛碱,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肺炎双球菌效果更明显,所含青藤碱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还有镇咳的作用。
①本品用量超过15g,可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
②脾胃虚寒、便溏泄泻者禁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日常用量:3~9g,水煎服。
二、白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
1、效果不一样。于山豆根和北豆根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中药材,区别也是比较大的,在功效上的区别就是比较大的,北豆根具有解毒的效果。
2、毒性不一样。对于山豆根察漏侍和北豆根来说,都是存在毒性的,不过毒性也是同样存在区别的,在山豆根中含有的苦参碱对大脑起作用,引起抽筋,能麻痹神经末梢。
三、北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
肌松作用
蝙蝠葛根茎中提得的总生物碱的季铵盐及总碱中分离得到的蝙蝠葛苏林碱和山豆根碱均有肌松作用,作用为非去极化型的肌松剂。
对神经动作电位及突触体钙内流的影响
山豆根碱能依浓度降低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突触体“快相”45Ca2+内流,但不影响基础45Ca2+内流,故山豆根碱对神经元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有阻滞作用。蝙蝠葛苏林碱是一种P-型Ca2+通道阻滞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易化大脑Ca2+通道,P型Ca2+通道是其作用靶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蝙蝠葛碱衍生物D3具有呼吸兴奋作用,能部分对抗吗啡和甲苯噻嗪所致的呼吸抑制。蝙蝠葛总碱有一定的祛痰镇咳作用。
其他作用
几种山豆根碱衍生物对钙调素激活的人红细胞Ca2+、Mg2+-ATPas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有清热、消炎、镇痛、平喘、利尿、降压等作用。北豆根总碱腹腔注射能显著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
毒性
蝙蝠葛碱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69±4mg/kg,灌胃给药的LD50为1170±130mg/kg。蝙蝠葛酚性碱对受孕大鼠分别胃内40、80、200mg/kg染毒,显示80-200mg/kg可引起仔鼠生长发育和某些行为功能的改变。
(三)北豆根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北豆根附方
治咽喉肿痛:
①北豆根、射干各3g。共研细末,吹入咽喉。(《吉林中草药》)
②北豆根9g,桔梗3g,酸浆8个。水煎,日服2次。(同上)
治慢性扁桃体炎:北豆根9g,金莲花3g,生甘草6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治肺热咳嗽:北豆根、前胡、牛蒡子、枇杷叶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治痢疾,肠炎:北豆根9g,徐长卿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湿热黄疸:北豆根9g,茵陈15g,生大黄6g,栀子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治牙痛:北豆根9g,玄参、地骨皮各6g,甘草3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腰疼:北豆根30g,白酒50ml。浸7日,每日2次,每次饮1杯。(《吉林中草药》)
治绦虫病,蛲虫病,胃痛腹胀:北豆根根状茎6-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疗慢性鼻窦炎:采用方:北豆根15 g,射干30 g,辛夷、薄荷各10 g,柴胡6 g,甘草5 g,细辛3 g,脓涕多者加败酱草20 g,头痛剧烈加白芷10 g,葛根20 g。每日1剂,5剂为1疗程。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从北豆根中提取出北豆根总碱制成片剂,每片含总碱15 mg,每次服4片,每日3次。
治疗扁桃体炎:以北豆根、鬼针草各等份,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 g,每次2—4片,每日3次。
治疗外痔:北豆根50 g,洗净后湿润30 min,待表面膨胀,加水50 ml,煮沸30 min,滤过,取滤液将纱布湿润,加敷(60℃)在患处30 min,次日将剩余药液加热,用作热敷,3—4次即可缓解。
辅助麻醉:北豆根总碱与东莨菪碱、氯丙嗪联用,在脾、胃、子宫切除,脾脏静脉吻合术及卵巢囊肿摘除等手术中,具有较好的肌松效果。多在用药后3—5 min显效,可维持40 min。
北豆根有什么副作用
毒性:
蝙蝠葛碱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69±4mg/kg,灌胃给药的LD50为1170±130mg/kg。蝙蝠葛酚性碱对受孕大鼠分别胃内40、80、200mg/kg染毒,显示80-200mg/kg可引起仔鼠生长发育和某些行为功能的改变。
北豆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外用适量。
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抗肿瘤可用到9—15克
北豆根的禁忌注意:
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
孕妇禁用。
有肝病患者慎服。剂量不宜过大。
脾虚便溏者禁服。
北豆根与山豆根
山豆根与北豆根是不同科的两种植物,山豆根的用药部位是根及根茎,北豆根的用药部位是根茎。
山豆根在《图经本草》别名有北大豆根之称,于北豆根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山豆根毒性较北豆根毒性大。
有些药店、医疗单位山豆根、北豆根不分,处方上开北豆根,常给山豆根,在临床使用中,时有中毒报道,凡中毒者,皆由过量服用引起。
《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药分别收藏,以资区别,时至今日,以山豆根当作北豆根混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据了解,有些医生处方中北豆根剂量大至12—15g,却投给药的是山豆根15g,殊不知《中国药典》中,山豆根的量只限为3—6g,这一混用情况,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两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正确区分、合理使用药物。
来源比较
山豆根,又称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n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性状比较
山豆根与北豆根性状比较
名称
山豆根
北豆根
性状
类圆形厚片
类圆形厚片
大小
直径0.7~1.5cm,较粗
直径0.3~0.8cm,较细
表皮
棕色至棕褐色
黄棕色至暗棕色
断面
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中心无髓
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
中心有髓
气味
豆腥气,味极苦
气微,味苦
显微比较
(1)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6—15列细胞,皮层外侧的1—2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每一个细胞含结晶1—3个。细胞壁木化,相间排列,导管内常见黄色内含物,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北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继续,木栓细胞数列,皮层有单个石细胞散布,石细胞呈分枝状或类方形、多角形、维管外束韧型。导管、管胞、木纤维均木化,木薄壁细胞具纹孔,射线细胞5—13列,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及草酸钙方晶、针晶或棒状结晶。
成分比较
(1)山豆根成分主要含生物碱,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等。
(2)北豆根成分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如山豆根碱、蝙蝠葛碱、尖防已碱、双青藤碱、光千金藤碱、去羟尖防己碱等。
功效比较
(1)山豆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外治诸热肿,毒虫咬伤。近代研究,山豆根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紫檀素有抗霉菌作用。
(2)北豆根具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主要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近代研究,北豆根中的北豆根碱有降压作用,另外还有止咳、祛痰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
用量注意
山豆根有毒,用量3-6g。
北豆根小毒,用量3-9g。
上一页全文完(共 19167字)展开全部内容四、北豆根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拉丁名 5英文名 6北豆根的别名 7来源及产地 8性味归经 9功能主治 10化学成分 11北豆根的药理作用 12制剂 13北豆根的药典标准 13.1品名 13.2来源 13.3性状 13.4鉴别 13.5检查 13.5.1杂质 13.5.2水分 13.5.3总灰分 13.5.4酸不溶性灰分 13.6浸出物 13.7含量测定 1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7.4测定法 13.8北豆根饮片 13.8.1炮制 13.8.1.1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除杂质外)、浸出物 13.8.1.2含量测定 13.8.2性味与归经 13.8.3功能与主治 13.8.4用法与用量 13.8.5贮藏 13.9出处 14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北豆根的方剂 2用到中药北豆根的中成药*北豆根药品说明书 1拼音
běi dòu gēn
2英文参考asiatic moonseed rhizome,menispermi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Menisper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siatic moonseed rhiz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北豆根为中药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Rhizoma Menisper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asiatic moonseed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北豆根的别名蝙蝠葛根、狗葡萄根[1]。
7来源及产地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DC.的根茎[1]。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1]。
8性味归经苦,寒[1]。入心、肺经[1]。
9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便[1]。主治:
1.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肠炎,痢疾,热结便秘,黄疸,水肿,风湿痹痛[1]。煎服:6~12g[1]。
2.治口腔炎,煎汤含漱;蛇虫咬伤,痔疮肿痛,研末外敷[1]。
10化学成分本品含蝙蝠葛壬堿(Menisperine)、北山豆根堿(Dauricine)、6去甲北山豆根堿(Daurinoline)、6’去甲北山豆根堿(Dauricinoline)、6,6’去二甲北山豆根堿(Dauricoline)、7去甲北山豆根堿(Daurisoline)和木兰花堿等生物堿[1]。
11药理作用木兰花堿能降低血压,蝙蝠葛壬堿、北山豆根堿有肌肉松弛作用[1]。
12制剂北豆根片。
13北豆根的药典标准 13.1品名北豆根
Beidougen
MENISPERMI RHIZOMA
13.2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13.3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13.4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棕黄色角质层,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老的根茎有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柬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中央有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细小草酸钙结晶。
粉末淡棕黄色。石细胞单个散在,淡黄色,分枝状或不规则形,直径43~147μm(200μm).胞腔较大。中柱鞘纤维多成束,淡黄色,直径18~34um,常具分隔。木纤维成束,直径10~26μm,壁具斜纹孔或交叉纹孔。具缘纹孔导管。草酸钙结晶细小。淀粉粒单粒直径3~12μm;复粒2~8分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5ml,[3]浓氨试液0.5ml,加热[3]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豆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试液(9:1:1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3]。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3]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3]斑点。
13.5检查 13.5.1杂质不得过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A)。
13.5.2水分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13.5.3总灰分不得过7.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3.5.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3.6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
13.7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D)测定。
1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三乙胺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mn。理论板数按蝙蝠葛堿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1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硅胶G减压干燥18小时以上的蝙蝠葛苏林堿、蝙蝠葛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lml含蝙蝠葛苏林堿20ug,蝙蝠葛堿35ug的混合溶液,即得。(本品临用前新制,避光保存。)
1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3.7.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蝙蝠葛苏林堿(C37H42N2O6)和蝙幅葛诚(C38H44N2O6)的总量不得少于0.60%。[3]
13.8北豆根饮片 13.8.1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淡黄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纤维性,中心有髓,白色。气微,味苦。
13.8.1.1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除杂质外)、浸出物同药材。
13.8.1.2含量测定同药材,含蝙蝠葛苏林堿(C37H42N2O6)和蝙蝠葛堿(C38H44N2O6)的总量不得少于0.45%。[3]
13.8.2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
13.8.3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13.8.4用法与用量3~9g。
13.8.5贮藏置干燥处。
13.9出处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