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政策什么是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

什么是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

时间2023-11-13 18:10:10发布小蚂蚁分类医药政策浏览68
导读:一、1甲基丙胺结构式1甲基丙胺结构式是(CH3 2CHCH(CH3 NH。甲基丙胺分子式是C5H13N,结构式是固定为(CH3 2CHCH(CH3 NH。甲基苯丙胺,又称为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二、制造甲基苯丙胺用的碘是什么...

一、1甲基丙胺结构式

1甲基丙胺结构式是(CH3)2CHCH(CH3)NH。甲基丙胺分子式是C5H13N,结构式是固定为(CH3)2CHCH(CH3)NH。甲基苯丙胺,又称为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

二、制造甲基苯丙胺用的碘是什么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又称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甲基苯丙胺

·外文名称:Methamphetamine

·别名:冰毒

·性状:微带苦味,易溶于水

·外观:纯白结晶体或粉末状

基本简介

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冰毒最早由日本人发明。二次大战时,日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50年代在我国叫“抗疲劳素片”,1957年在重庆曾出现过吸食冰毒的成瘾人群。1962年,在山西、内蒙古等地也发生过滥用的问题。后来国家禁止了去氧麻黄素的生产、销售与使用。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

麻黄草冰毒属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苯丙胺药物强烈的兴奋作用使它们刚应用于临床不久就开始被滥用。从1932年起就有人为寻求感官刺激而吸食安非他明。冰毒(甲基安非他明)虽然问世较晚,但是它见效快、药效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使它蔓延速度极快。1996年11月25日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上,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本世纪流行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基本特性

性状:微带苦味,呈白色,为结晶体或粉末状易溶于水,纯度高达95%以上。

滥用方式: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吸食的比较多。

说明:“冰”的滥用者,采用静脉注射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即逝的强烈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与再次寻味“快感”的强烈欲望相交织,导致强迫性用药行为。这种使用毒品方式,极易导致精神病状态,表现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野蛮,妄想,偏执狂,幻觉甚至有杀人倾向。此种状态过后,出现一种极度衰竭和抑郁状态,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

发展历史

甲基苯丙胺是最早在1919年在日本被化学家长井长义合成的,它是麻黄碱被红磷及碘还原后之生成物。

甲基苯丙胺与苯丙胺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苯丙胺是由罗马尼亚化学家 Lazar Edeleanu于 1887年首次成功合成的。在近代,苯丙胺的用途及社会评价由轻视转变至具争议性到现在的嫌恶。

甲基苯丙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由同盟国与轴心国以Pervitin之注册名称分发予前线,纳粹军广发甲基苯丙胺予士兵以作兴奋剂之用,特别是在苏德战争时的党卫队人员及德意志国防军。希特勒亦曾注射甲基苯丙胺。日本曾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颁布法令将甲基苯丙胺规定为处方药,根据1951年出版的Arthur Grollman所著的《病理与药理学》一书,它可用于治疗嗜睡、后脑炎、帕金森综合症、酒精中毒,以及肥胖症。

1960年代,制造甲基苯丙胺的地下工场开始普遍;1962年,冰毒首次作为一种违法毒品,被旧金山的摩托车黑帮制造出来,并在美国太平洋沿岸四处分发。这个黑帮很快便有了大批仿效者:制作冰毒所需要的原料非常普通,并且容易得到,比如外用酒精、碱液、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后一种当时作为非处方药供应。于是,作坊式实验室曾经生产了大量的违法甲基苯丙胺;墨西哥黑帮把大量廉价品带进了墨西哥。“冰”,或者说可以放进导管中抽吸的结晶甲基苯丙胺块,在20世纪80年代的夏威夷出现,并很快蔓延到美国大陆地区,成为最受欢迎的毒品种类。及至1980年,非医疗使用激增。其中,加州的圣迭戈市更被称为北美的“冰毒圣地”(英国《经济学人》,1989年12月2日号)。

美国到1983年才制定法律管制持有甲基苯丙胺的前驱体和制造设备。1986年,美国制定了一份联邦管制药物取缔法,名为Federal Controlled Substance Analogue Enforcement Act,以打击“设计毒品”(designer drugs)泛滥。尽管如此,吸食甲基苯丙胺仍在美国郊区(尤其是中西部和南部)上升,直至今日。而各州都在加紧立法打击。

2005年8月8日号《新闻周刊》(Newsweek)发表关于甲基苯丙胺及其滥用的专题文章,内容批判布什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其投放在教育和预防的资源不足。而布什政府的回应是,大麻是“引子毒品”(gateway drug),意思是预防滥用大麻就可以预防滥用诸如冰毒等“硬性”毒品。

危害方式

“冰”的成瘾者,以每天要强迫性服用大量毒品为待征。这些人已对毒品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毒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口服滥用方式的危险之一是导致有害的“兴奋剂--安眠药”,即“兴奋--抑制”滥用循环。每天使用“冰”以保持兴奋,否则他们难以度过;夜时必须用安眠药镇静他们高度兴奋的神经,弥补“冰”作用后期的不快效应,否则亦难过。次日又开始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过量中毒。

“冰”的滥用者,采用静脉注射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即逝的强烈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与再次寻味“快感”的强烈欲望相交织,导致强迫性用药行为。这种使用毒品方式,极易导致精神病状态,表现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野蛮,妄想,偏执狂,幻觉甚至有杀人倾向。此种状态过后,出现一种极度衰竭和抑郁状态,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

“冰”长期滥用后突然停止使用,患者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这就是戒断综合征。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产生耐受的人,使用苯丙胺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相关毒害

兴奋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有高血压及脑中风之危险。停用之脱瘾症状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滥用者会处于强烈兴奋状态,表现为: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苯丙胺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如头痛、寒战、面色苍白或发赤、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血压降低或循环性脱虚;还可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口中有金属味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慢性中毒可造成体重减轻和精神异常(即苯丙胺精神病,或称妄想障碍,出现幻觉、妄想状态,酷似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同时,也会发生其他滥用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性病、爱滋病等。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产生耐受的人,使用苯丙胺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三、求各种有毒物的化学式

冰毒——甲基苯丙胺

什么是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

分子式C10H15N

砒霜——三氧化二砷

分子式As2O3

芥子气——二氯乙硫醚(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的毒气实验)

分子式(ClCH2CH2)2S

大麻——大麻酚

分子式C21H26O2

DDT(滴滴涕)——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

分子式C14H9Cl5

二恶英——二氧杂芑(毒性最强的化学物类别——“世纪之毒”)

其中以分子式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为毒性最强

呋喃丹——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2H15NO3(剧毒农药)

多氯联苯

分子式C12H10-xClx

戴奥辛——1968年日本食物油中毒事件

其中以以2,3,7,8-四氯联苯戴奥辛(2,3,7,8-TCDD)之毒性最强

尼古丁——烟草中的有毒物

分子式C10H14N2

亚硝胺——强致癌物,存在于腌制食品等

化学式NH4NO2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

分子式C21H23NO5

1.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四、甲基苯丙胺是什么呢

甲基苯丙胺临床上又叫冰毒,

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

冰”的成瘾者,以每天要强迫性服用大量毒品为特徵。这些人已对毒品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毒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口服滥用方式的危险之一是导致有害的“兴奋剂--安眠药”,即“兴奋--抑制”滥用循环。

每天使用“冰”以保持兴奋,否则他们难以度过;夜时必须用安眠药镇静他们高度兴奋的神经,弥补“冰”作用后期的不快效应,否则亦难过。次日又开始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覆,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过量中毒。

“冰”的滥用者,采用静脉注射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即逝的强烈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与再次寻味“快感”的强烈欲望相交织,导致强迫性用药行为。

这种使用毒品方式,极易导致精神病状态,表现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野蛮,妄想,偏执狂,幻觉甚至有杀人倾向。此种状态过后,出现一种极度衰竭和抑郁状态,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苯丙胺甲基冰毒毒品滥用者
复方阿胶浆口服液(永盛合阿胶) 口糜病严重吗(口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