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疗百科日光疹会越来越严重吗(胳膊上日光疹早期图片)

日光疹会越来越严重吗(胳膊上日光疹早期图片)

时间2023-11-15 10:00:06发布小蚂蚁分类医疗百科浏览46
导读:一、多形性日光疹。多形性日光疹亦称多形性光敏疹,系光变应性反应,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多形性光感性皮肤疾患。大多数病例的致病光谱在UVA范围内,但有的病例由UVB或既对UVA又对UVB致病。绝大多数病例光斑贴试验阴性。约15%的患者有光敏家族史。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迟发性光变态反应。多种光致敏物与此有关。有报告同卵双胞姐妹可同时发病,似与遗传因素有关。本病...

一、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亦称多形性光敏疹,系光变应性反应,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多形性光感性皮肤疾患。大多数病例的致病光谱在UVA范围内,但有的病例由UVB或既对UVA又对UVB致病。绝大多数病例光斑贴试验阴性。约15%的患者有光敏家族史。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迟发性光变态反应。多种光致敏物与此有关。有报告同卵双胞姐妹可同时发病,似与遗传因素有关。本病女性易发病,妊娠似可影响疾病的过程。此外,对本病活动期患者的检查发现血中锌、铜降低,锰增高,已知这些微量元素参与DNA损伤的切除、修复过程。

二、什么是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多形性皮疹、反复发作的光敏感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最早于1900年由Rasch命名后,即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一组由日光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但本病的概念较为混杂,现已达成共识,凡能明确诊断为其他光敏感性皮肤病或伴有生化、遗传、代谢异常以及有光敏物参与的疾病,均不属于本病的范畴。

(1)病因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日光是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的最直接因素。但对日光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很大。现一般认为,本病的致病作用光谱较宽,包括UVB和UVA。在作用光谱下,患者表现有异常的反应,如红斑阈降低等;其他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

本病见于所有种族,以白种人居多。最常见的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为Ⅰ-Ⅳ型皮肤的人。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光线性皮肤病。

国外资料统计,在春夏季发病率约10%~21%,其中1/6~1/4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国内资料显示,在专业门诊光敏性皮肤病中,多形性日光疹约占60%左右,家族发病不明显。最常见于青中年(特别在30岁左右)发病,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

(2)临床表现。有明显季节性,多形性日光疹好发于春季和夏初。

除非雪地反射日光,冬季罕有发病。常在夏秋季后缓解,但来年仍可复发。表现为日晒后经过30分钟至数天(最常见为数小时至1天)的潜伏期,在光暴露部位出现成群瘙痒性损害。若不再暴露,则在数天内可渐消退。皮疹表现有多种类型:丘疹型、丘疱疹型、斑块型、水疱大疱型、湿疹型、昆虫叮咬样以及多形红斑样型。通常同一位患者常以某种类型皮疹为主,其中丘疹型是最常见的,其次为丘疱疹型、斑块型。可见混合型损害,但罕有转型者。具有特征性改变是皮疹呈小片状,疹间皮肤完全正常(同样是光暴露皮肤)。皮疹每于日光照射后明显加重,痒感剧烈,适当避光则可好转。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呈苔藓样变、色素增加。愈后无明显色素沉着和疤痕。皮疹可发生在光暴露皮肤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面部,尤其是颊、鼻背、前额、颈项、颈侧及颈前“V”形区。

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反复发作数月至数十年。如病程较长,则季节性可变得不明显,皮损范围扩大且可波及非光暴露区,如上胸部及上臂部。但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光线的敏感性会逐渐下降,症状亦见减轻。此种变化与表皮角质层增厚、晒黑和光“老化”有关。

(3)实验室检查。光激发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常规光斑贴试验一般是正常的。

(4)组织病理。本病组织相有其特征性,但缺乏诊断意义,并且随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变化。各型多形性日光疹的皮损均可见真皮上、中层的血管周围有中度致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也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而嗜酸性粒细胞不常见。血管周围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表皮可无变化或随皮损形态不同可见表皮海绵水肿、个别角化不良细胞、白细胞进入表皮及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等。

(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春夏季节性发病、皮疹与光照的明确关系,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常可诊断。测定最小红斑量,特别是光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还特别强调“排除诊断法”。加强随访。

与本病需要鉴别的疾病如下。

①湿疹。其皮疹呈多形性,具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又有糜烂、渗出、结痂等。发病多与日晒无明显关系,皮疹不限于光暴露部位。

②日光性荨麻疹。病史中发病季节易混淆,其光照后皮疹出现和消退迅速,一般在5分钟内出现,1~2小时内消退。

③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即使不再日晒,其皮损也要持续数周或数月。还可通过检测ANA和抗SSA/SSB(+)及组织病理加以鉴别。

④接触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这些疾病有接触史(非光敏物或光敏物),皮疹往往在光暴露区呈弥漫性而非呈小片状分布。斑贴试验、光激发试验或光斑贴试验可阳性。

⑤异位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也可有光敏性,但通过仔细检查皮疹分布或发病年龄及家族史可加以鉴别。

⑥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其皮肤损害可类似本病,但其主要对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敏感。皮疹消退后易留萎缩疤痕、色素沉着等。卟啉测定可有助于鉴别。

此外,尚需与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皮肤淋巴细胞瘤、面部肉芽肿、结节病等相鉴别。

(6)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以遮光、止痒及消炎为原则。

(7)预防。原则为避光并提高机体对紫外线的耐受性。

①避免直接日晒,春夏季不宜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光照强烈的时间外出,或外出注意戴遮阳帽、遮阳伞、手套及长袖衣裤等。

②在春季来临前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上午9时之前和下午4时之后)或进行日光浴,逐渐增加日晒时间,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性。

③外出时在光暴露部位涂用广谱遮光剂,要具有既能防UVB也能防UVA的功效。

三、多形性日光疹怎么治

多形性日光疹一、概述

多形性日光疹

是皮肤对日光照射而出现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病机理不清楚,致病的光谱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部分患者除UVB外,长波紫外线(UVA)及可见光均可诱发本病。发病可能与患者表皮色素含量、年龄、内分泌功能及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锌、铜)有关。多于春季和初夏发病,以中青年女性好发。

二、临床表现

1.日盼后数日发病,在暴露部位出现多形性皮疹,常见有红斑型、湿疹型和痒疹型;

2.好发于颜面、颈、胸、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

3.自觉剧痒;

4.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情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三、诊断依据

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发生或加重,秋冬季缓解;

2.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3.暴露部位出现多形性皮疹,分布对称,瘙痒明显;

4.病情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

5.最小红斑量测定或光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6.排除其他光敏性疾病如卜琳病、脂溢性皮炎、红斑狼疮等。

四、治疗原则

日光疹会越来越严重吗(胳膊上日光疹早期图片)

1.避免日盼;

2.全身药物治疗;

3.局部对症处理。

五、疗效评价

1.治愈:皮损消退,症状消失,近期内无新发皮疹;

2.好转:皮损好转,症状减轻,无新发皮疹;

3.未愈:皮损、症状无改善,仍有新发皮疹出现。

鸿业专家提示:患者外出时,暴露部位要注意涂擦遮光剂。冬春或春夏交替时要逐渐增加光照量,使皮肤有个适应过程,提高皮肤的耐受性。尽量避免使用含光敏物质的化妆品、香水。避免使用光感性药物。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治疗

多形性日光疹

在线预约免挂号费

四、多形性日光疹的治疗是什么

(1)避免日晒

必须告诉患者本病性质,在发病季节尽量避免日晒。发病季节前需让患者适当逐步增加日晒量,以提高皮肤对日晒的耐受力。

(2)局部治疗

原则是遮光、止痒及消炎。

①广谱遮光剂局部应用,是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

特别注意要有防UVA成分,如5%~10%对氨基苯甲酸(PABA)霜或酊剂,PABA酯及衍生物,4%二苯甲酮洗剂或霜,二羟基丙酮及萘醌洗剂等;也可用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物理遮光剂。每日2~3次或外出前外用。

②按皮损类型对症处理,一般以单纯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外用较好。

(3)全身治疗

①维生素B6、烟酰胺口服,适用于一般病例。大剂量烟酰胺每天0.9~1.2g,对重症病例也可见效。还有人观察,超大剂量每天3~5g口服两周,与氯喹疗效相当,且无明显副作用。

②羟基氯喹每天0.2~0.4g,酞咪哌啶酮每天50~100mg,β-胡萝卜素每天90~180mg。

③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可迅速控制皮疹发作,用于皮疹严重者。常用泼尼松每天30~40mg。

④免疫制剂。近年报告小剂量硫唑嘌呤口服治疗严重多形性日光疹取得明显临床改善。剂量50mg,每天2次,一般2~4个月病情可缓解,减量维持6~8个月可停药。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

(4)小剂量光疗和光化学疗法适用于中等和严重的病例,PUVA比UVB更有效,但应注意有时可使严重者的皮疹加重。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皮疹多形性日光疹发病皮损暴露部位
重医校徽壁纸(川北医学院很恐怖) 脓疱型银屑病的症状表现(银屑病三个阶段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