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疗保健登革热被咬后初期样子(登革热可以人传人吗)

登革热被咬后初期样子(登革热可以人传人吗)

时间2023-11-15 12:36:54发布小蚂蚁分类医疗保健浏览79
导读:一、登革热病有哪些治疗措施登革热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病的西医药治疗:①高热病人酌情补液。②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③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一、登革热病有哪些治疗措施

登革热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登革热病的西医药治疗:①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②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③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④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登革热病的中医药治疗:①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宜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方药:金银花、薏苡仁、板蓝根、滑石各30克,连翘、淡豆卷各15克,淡竹叶、牛蒡子、薄荷、杏仁、藿香、佩兰、半夏各10克,甘草、白蔻仁各6克,生石膏(先煎)60克。

②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吐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丹皮、山栀、黄连、黄芩、淡竹叶、山地榆、茜草各10克,水牛角(先煎)、赤芍、连翘、元参、紫草各15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

③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脱。

方药:人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熟附子各10克。

④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白术、神曲各10克,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药、石斛各15克。

二、革登热是一种什么疾病有那些表现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病因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症状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

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日,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

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

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

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

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

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患者于病程3~6日出现斑丘

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

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

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

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轻型登革热表

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

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重型登革热早期具有

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

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

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杀灭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刺:

1、消灭蚊幼虫:发动学生、家庭妇女,家家户户齐动手,倾倒盛养富贵竹、万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积水,清洗根部,3-5天换水一次。在花盆假山中放养鱼,吞食蚊幼虫。大面积积水可加入汽油,使幼虫窒息死亡。

2、消灭成蚊:

1)室内交替使用“泰康”、“奋斗呐”喷杀。喷杀的地方是房屋阴暗处,窗帘布、墙裙等。室外可用“菊素灵”喷杀。这些药物也可杀灭苍蝇、蟑螂、蚊子等昆虫。

登革热被咬后初期样子(登革热可以人传人吗)

2)做好个人防护:睡觉时要挂蚊帐或点燃蚊香,涂驱蚊油防蚊。蚊帐可用“泰康”、“奋斗呐”浸泡,凉干再挂,杀灭成蚊。

三、“登革热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登革热病因症状及治疗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症状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热: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一)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检查

血常规检查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

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二、对症治疗

(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二)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四、登革热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截止到2019年10月还没有疫苗可预防。

其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由于本病系由蚊子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扩展资料

预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多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革热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皮疹病例症状登革热病患者
睾丸疝气图片(疝气带戴多久可以不带了) 广州东华医院(流花医院改名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