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企业罗振玉印章图片(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

罗振玉印章图片(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

时间2023-11-16 18:14:21发布小蚂蚁分类医药企业浏览38
导读:一、罗振玉家族——三代传承的甲骨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罗振玉家族可称是无以伦比的名门望族,三代祖业相承,大多为文史名家!现据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略述如下。罗振玉(1866年一1940年 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九一...

一、罗振玉家族——三代传承的甲骨文化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罗振玉家族可称是无以伦比的名门望族,三代祖业相承,大多为文史名家!现据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略述如下。

罗振玉(1866年一1940年)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亲自访求,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罗振玉是敦煌学的奠基人。是中国境内研究敦煌文书的先导者,他以浓厚的国学功底开研究之先,1914年和王国维开创和倡导简牍研究,共同开辟“国学”新领域的硕果。

罗振玉是典型的鉴藏大家。收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50余万册。据考证,仅甲骨片前后就收藏“二三万片”,其他如青铜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可观。

罗振玉为保存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也作出了贡献。大库是清代内阁库藏档案、书籍的处所,库分东西,东库贮存《实录》、《圣训》、《起居录》等,由本阁满本房掌管。西库书籍多为明文渊阁藏书之孓遗,档案则是清列朝内外臣工的题本、奏本、历科殿试的大卷等。这些都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献,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胞弟罗振常(1875-1942),近代学者、藏书家。字子经,又字子敬,号心井、邈园。浙江上虞人,侨居淮安,为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的季弟。少艰苦励学,工诗古文辞。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辽东任教数年,回归后,设“蟫隐庐”以藏书,居书肆30年,遇有宋元精刻、名家抄校等均加以收藏,又精于校勘,于版本源流,文字异同、收藏变迁皆详为稽考。编有家藏善本书目为《善本书所见录》,分经、史、子、集4卷,每书下记卷数、版刻、题解、收***等。由其婿周子美新订,刘承干作序。著有《南唐二主同词汇校》、《洹洛访古记》、《征声词》、《暹罗载记》、《养莠篇》、《古凋堂诗文集》、《新唐诗演义》等;刻有《邈园丛刻》。

罗福成

长子罗福成(1885年-1960年),字君美,出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究先驱,并做出了贡献。1919年发表了《西夏译莲花经考释》和《西夏国书类编》,均为山东学社刊印。前者考释西夏文莲花经,后者把一些西夏文字单词分类编排,便于检索。1924年全文摹写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由其自办的天津贻安堂书店石印出版。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刊》第4卷第3辑《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了《韵统举例》、《文海杂类》、《杂字》、《居庸关石刻》、《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等17篇论文,均已收入本辑。旅顺库籍整理处石印出版了罗福成整理手写的《西夏国书字典音同》,这是继《番汉合时掌中珠》之后又一部工具书。由于该书已有研究专著出版(见李范文《同音研究》,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辑未录。

罗福苌

三子罗福苌(1895-1921)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家、西夏学专家。字君楚。1914年,撰著《西夏国书略说》一书,就《掌中珠》所载西夏文字考证出23个部首。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4卷3号(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俄人黑水访古所得记》、《西夏赎经记》、《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释文》、《妙法莲花经弘传序释文》、《宋史夏国传集注》(部分)等论文5篇。惜英年早逝,年仅26岁。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为其作传悼念。

四子罗福葆(1899-1967),字君羽。中国古文字学家、金石家、西夏学专家。1918年与长兄罗福成辑其父罗振玉所藏之印成《小蓬莱阁古印菁华》、1924年辑有《敦煌零拾》等。他是罗家子弟中惟一在伪满***中当过行政官(宫内府秘书处长)的,抗战胜利后移居北京。约在1951年,还将有“罗买王稿”议论的其父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的原稿卖给了陈梦家(陈去世后,此稿归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罗福颐

五子罗福颐(1905年-1981年),古文字学家。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在古玺印研究方面,他搜集、鉴别、研究了大量古玺印。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传世的秦汉魏晋等历代官印大半是古人殉葬之物,而不是生前所佩用的。在古玺印的断代问题上,他主张结合官制沿革,以文字为权衡,以纽制为佐证,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在古籍整理、铜器铭文、拓本的摹写及著录、考释方面,著作也很多。在简牍文字的研究方面,著有《长沙仰天湖与杨家湾古墓出竹简摹本并附录》,这是解放后较早研究战国竹简的著作,其中多有重要发现。他在整理、校核、考释简文内容时,发现了20多种古书,如《齐孙膑兵法》(即《齐孙子》)、《孙子十三篇》《管子》《晏子》《墨子》等残简数百片。还发现了《汉元光元年历谱》,其中全年月份完备,是传世***手书历谱中最完备的一部。另外,他还对西夏文、八思巴字、契丹文、女真文等少数民族古文字做了一些收集和研究,还参与了明清档案的整理,著有一书。共有专著102种,论文114篇。已出版的专著有30多部,论文近80多篇,其余的尚待出版。在以毕生精力从事于古玺印研究之余,还亲自操刀治印,也是中国著名的治印家,久为学人所共仰。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影响,自幼喜爱治印,十七岁时,曾刊出《待时轩仿古印草》。

罗继祖

罗继祖(1913—2002)l9l3年生于日本京都,浙江上虞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离休教授,中国史专家,古文献学家,书画鉴赏家,书画艺术家。字奉高,改字甘孺,号鲠庵。罗振玉的长孙,罗福成之子。自幼与祖父一起生活,接受严格的庭训,从塾师读古书、习书画。他从未进过学校,也没取得过任何学历,却熟读从《四书》、《五经》到《东华录》等典籍,学贯文史,博涉多通,在历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在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18岁时即协助祖父罗振玉作《朱笥河年谱》并刊行。26岁时写成的《辽史校勘记》,以辽代墓志碑刻等核校辽史,奠定了学术地位,至今仍为研究辽史的重要参考书。1939年10月任沈阳医科大学预科国文课讲师,1942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讲师,写成《辽史表订补》等,1944年辞职回国。1946年任旅顺市教育局科员,负责整理家中的9万多册藏书,并捐献给国家。1949年任沈阳博物馆研究员,1955年到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任古籍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主任。罗继祖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学术委员,曾为长春市政协委员,兼任文史委副主任。他继承和运用他祖父一套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先后写出了《春秋异地同名考》、《朱笥河(朱筠)年谱》、《程易畴(程瑶田)年谱》、《李蜃园(李天植)年谱》、《段懋堂(段玉裁)年谱》、《明宰相世臣传》、《毛文龙传》、《老莲(陈洪绶)遗事》、《辽汉臣世系表》等9种专著。晚年又陆续写成并出版了《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庭闻忆略——回忆祖父罗振玉的一生》、《枫窗脞语》、《墐户录》、《两启轩主人自订年谱》、《甘孺丛稿》、《雪堂剩墨》等。又与人合作编写《鸭江行部志注释》、《雪堂学术论著集》、《罗雪堂先生全集补编》、《王国维之死》等著作。

罗承祖,罗振玉承重孙,罗福葆之子。日本学医归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夫人系清皇室爱新觉罗淳亲王之后,道光皇帝五世孙。

罗随祖,字慕鸿,罗振玉之孙,罗福颐1952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著名鉴定专家,故宫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主要从事金石考古及博物馆文物方面的研究工作。自小受家庭熏陶,5岁由母、舅授古文,临帖习字,渐长随父学刻印、辨识、勾摹古文字。正值少年,遭遇厄难,但终秉承家学,1979年完成《汉印文字徵补遗》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刊行。1980,年入故宫博物院,整理考订古代玺印,参与编辑《古玺文编》、《古玺汇编》、《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两种)、《西夏官印汇考》、《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等书,於《徵存》一书,用力尤多,对于此书的完善出版,做了大量极为重要细致的工作。

罗卫国,1954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罗承祖之子。罗卫国现任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大连市公益慈善爱心大使。在书法生涯中他临摹了大量曾祖父的作品和家藏的名碑名帖。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行书等,其代表作有《金刚经》《心经》《无量寿经》《道德经》等,为多家寺院道观及中外各界人士收藏。在甲骨文书法艺术上,不仅坚持原出土甲骨文形意,还将甲骨文书法与时俱进艺术化,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复制甲骨片,锲刻甲骨文,让更多人直观的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瑰宝。

二、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人物生平简介

罗振玉***1866~1940***,中国近代金石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下面就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国学大师罗振玉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人物生平

罗振玉***1866年一1940年***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曾参预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蒐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5岁入私塾,跟随乾嘉朴学的传人李岷山读书,15岁学作诗词,16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

1890年,罗振玉在乡间教私塾。甲午战争之后,他深受震动,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与蒋伯斧于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专译日本农书。自此与日本人交往渐多。1898年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与梁启超齐名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便是东文学社诸生中的佼佼者。

1900年秋,任湖北农务局兼农务学堂监督。后任武昌江楚编译局帮办、上海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并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教育顾问。翌年,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北京,在清***任学部参事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期间著述《殷墟书契》前编、后编及《菁华》等,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

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灾事务。

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

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值南书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

1925年使馆庇护下1925年2月23日深夜,在日,陪同溥仪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张园,后因功被委为顾问。

罗振玉印章图片(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

1928年末,迁居旅顺。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

1932年3月,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词。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翌年6月,任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

1936年任满日文化协会会长。

翌年3月,罗振玉返回旅顺寓所,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蒐集和整理过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罗福颐等人,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建树的专家。另外他对校勘学、目录学、姓氏学、宗教学、也多有建树并著述留传后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种,刊印书籍500种以上。

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

1940年5月14日在关东州旅顺逝世,终年74岁。

国学大师罗振玉与甲骨文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除集我国近代甲骨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目录学于一身,还倡导振兴农业,抢救了内阁档案。他学识渊博,是位学术强人、国学大师。罗振玉一生治学勤奋,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成就蜚然。治学领域相当宽广,于甲骨学、金石学、古器物学、古文字学、经学、校勘学、简牍学、敦煌学、档案学,乃至农学,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于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档案学尤有首创之功。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作出这样的评价:“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蒐集、储存、考释,实在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文化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业。”“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功夫的要称罗振玉。甲骨出土后,其蒐集、储存、传播之功,罗振玉当居第一,而考释之力也深赖罗氏。”甲骨学家胡厚宣在《甲骨学着序言》中也评称:“罗振玉对甲骨的蒐集和流传最为有功。”罗振玉被列为我国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大家“四堂”之一,即“罗雪堂”。甲骨文,也称为“殷虚甲骨文字”、“龟甲文”、“契文”、“贞卜文”、“殷墟卜辞”、“殷墟书契”等。近现代研究甲骨文者有著名的“四堂”: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和彦堂董作宾,四人研究甲骨文侧重点不一样,成就也各不相同。罗振玉以研究甲骨文较早、著有《殷墟书契考释》、《殷商贞卜文字考》等书和甲骨文书法实践而具有先导的意义,功莫大焉。罗振玉曾在安阳蒐罗甲骨达二、三万片之多,利用有限的甲骨文字整合一百七十多幅楹联,这是他将古奥难识的甲骨文引向书法艺术、使之推广开去,是具有开拓之功的。

王懿荣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第一个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此举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 1900年,王懿荣死于国难。王懿荣为官清廉,家境拮据。王氏后裔为偿还债务,只好出售父亲几个月前才蒐集起来的甲骨。儿子王翰甫想到了与父同道的金石学家、《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刘鹗***。在刘铁云家,罗振玉初次看到了王懿荣旧藏殷墟甲骨上面的文字,一饱眼福的罗振玉,拿起一片甲骨,叹为两汉以来小学家张敞、杜林、杨雄、许慎所未得见的惊人瑰宝,于是怂恿刘铁云拓墨排次为《铁云藏龟》,让甲骨文为天下所知。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罗氏在甲骨学上的主要贡献有六:

一、探明甲骨出土之地为安阳小屯村,而非先前流传的汤阴、羑里等说。搜求和研究安阳殷墟出土甲骨,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也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学者的注意后,古董商为了谋取高利,隐瞒了真实的出土地。罗振玉一开始研究甲骨就致力于调查其真实出土地,罗振玉为了找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数年之间多方探询,终于在1908年得出甲骨确切的出土之地在河南的安阳洹滨的小屯村。之后他于1909年和1910年两次派胞弟罗振常和妻弟范兆昌去安阳小屯村收集甲骨,“虽龟屑不令遗。”1915年春又亲自到安阳实地详细考察研究确认。 1910年所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甲骨出土地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地判明甲骨属”殷室王朝的遗物”并且考订出这些甲骨出土地为商代晚期都城。甲骨出土地和性质的考订,直接导致后来安阳殷虚的发掘。罗振玉派人去小屯,不仅收集甲骨,还收集了一批不为古董商重视的出土物,他以「古卜用龟,辅以兽骨」的文献记载为出发,认为在蒐集甲骨时必须龟、骨“兼收幷蓄”。在《洹洛访古游记》中,他记载了殷虚的地形,甲骨出土情况,考订其它出土物及绘简图,成为第一部实地考察安阳殷虚的著作,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整个甲骨研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二、收藏丰富,为研究甲骨文字提供了较为全面和可信的材料。这是当时的甲骨研究者所不能比拟的。自刘鹗戎死边陲,所收藏的五千余片甲骨,除一部分归英国人哈同,一部分归丹徒叶玉森,其余大部分则归罗振玉。之后,“遣山东及厂肆古董商至河南购求,得万余片。继又遣戚属至安阳采掘,收藏增至三万余片。”

三、整理与刊布甲骨文字,为甲骨学的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二十世纪初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书契续编》***1933***四书,共收甲骨5000余片,是殷墟正式发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录。罗氏所著《殷虚书契考释》一书,1915年初印本释字485个,1927年增订本释字561个,在该书中并且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研究方法,主张考释文字应注意卜辞辞句的通读和分类,这在甲骨学研究初期是一大进步。

四、首创地上资料与地下资料互证的方法,深入钻研,成绩蜚然。缜密谨严、实事求是其治学态度,他提倡大量占有资料,提出“古器物出土地与考古至有关系”的科学见解。将甲骨上的文字与《说文》进行比较,将卜辞与《史记》、《竹出纪年》等典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精确可信的结论。又于1916年2月到安阳进行实地考察。成为中国甲骨学实地考察第一人。他对甲骨的出土地,埋藏情况及其出土收集到共存遗物进行综合比较,扩大了人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视野,学术上得到很大的收获。以至郭沫若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序说》中说到:“这种热心,这种识见,可以说是从来的考古学家所未有的。”这种治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后来王国维对甲骨文的研究。

五、他考释出大量的单字。为甲骨文研究奠定重大基础,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点为主要依据,参照《说文解字》,并将甲骨文与金文、古文、籀文、篆***比较,以阐释文字的渊源与流变情况。他还利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先后于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释出单字近三百个,于1915年在《殷虚书契考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1916年,他还将未识别的卜辞中的千余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供大家探讨。

六、影响和带动王国维开始研究甲骨文并取得很大成就,形成了“罗王之学”。王国维之所以研究甲骨文,直接受到罗振玉的影响,王国维认为:“物既需人、人亦需物”。罗振玉的“物”直接提供给了王国维研究。在抄录《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后,王国维从此走上了研究甲骨文的道路。罗振玉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接济,使王国维能够安心研究甲骨文,更在学术上予以帮助和指导。王森然先生认为“先生贡献于学术界之伟绩,其彰彰在人耳目者,在其提携王观堂……先生能始终如一,指示最适当之理解,使观堂先生无支离破碎专己守残之弊,使其完成绝世之伟业。”七、用甲骨文文字进行书法创作,形成了甲骨文书房艺术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罗振玉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才是书法家。他研究的专案很广,如金石文字、佚书、青铜器等。甲骨文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被发现后,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它的关注。光绪三十年,孙诒让首先考释甲骨文,并著《契文举例》,其后一批学者加入研究行例,有的还以甲骨文入书,罗振玉是其中研究及书写的佼佼者之一。

罗振玉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创作是他后期寓居津门时期的一大成果。闲暇兴至时,集甲骨文字撰写楹联,竟在3个晚上撰成百副对联,可谓痴迷。后来,他将这百首手书集联,以《集殷墟文字楹贴》书名付印,从而标志著甲骨文契刻跨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迈入了毛笔书法的新领域。甲骨文是契刻文字,因工具的原因,许多字的笔画多呈尖锐状,不少书写者便模拟这种效果,使毛笔成了一个附庸而不是发挥毛笔本身书写的意趣,这当然是识见的浅薄所造成的,罗振玉还将写金文的笔法用到写甲骨文上,也就是书笔画除坚挺遒劲的主笔外,辅以略轻松的笔调,墨的枯溼变化很微妙。罗振玉著述巨集富学问精博,达到清代乾嘉学者未曾达到的高度。他合朴学与书学,又合碑学与帖学,开书家以新出古器物文字为临写与运用物件的局面,是清代书法与现代书法的转关。罗振玉先生是近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学思想谨守传统儒家中庸中和之美,同时通过传布当时新出土新发现的书法史料,为现代书法的发展和转变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八、最大的成就为用甲骨文字和研究成果对殷商社会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拓展了历史学研究,如对商朝世系、证史家之得失、考小学的源流、古代的占卜、战争、方国、工艺、雕刻等的研究的开拓。为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中华文明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罗振宇简历_罗振玉与溥仪_罗振玉书法_罗振玉家族

中文名:罗振玉

别名:式如、叔蕴、叔言

出生地:江苏淮安

主要成就:“甲骨四堂”之一

代表作品: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高昌壁画精华

罗振玉–“甲骨四堂”之一

罗振玉(18 66年一1940年),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曾参预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5岁入私塾,跟随乾嘉朴学的传人李岷山读书,15岁学作诗词,16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

1890年,罗振玉在乡间教私塾。甲午战争之后,他深受震动,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与蒋伯斧于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专译日本农书。自此与日本人交往渐多。1898年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与梁启超齐名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便是东文学社诸生中的佼佼者。

1900年秋,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后任武昌江楚编译局帮办、上海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并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教育顾问。翌年,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北京,在清***任学部参事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期间著述《殷墟书契》前编、后编及《菁华》等,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

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灾事务。

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

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值南书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

1925年使馆庇护下1925年2月23日深夜,在日,陪同溥仪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张园,后因功被委为顾问。

1928年末,迁居旅顺。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

193 2年3月,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词。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翌年6月,任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

1936年任满日文化协会会长。

翌年3月,罗振玉返回旅顺寓所,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搜集和整理过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罗福颐等人,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建树的专家。另外他对校勘学、目录学、姓氏学、宗教学、也多有建树并著述留传后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种,刊印书籍500种以上。

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

1940年5月14日在旅顺逝世,终年74岁。

四、罗振玉简介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为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县。

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小蚂蚁医药招商资讯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展开全文READ MORE
罗振玉甲骨文殷墟书契研究殷虚书契
火山灰多少钱一吨(火山灰 车身贴膜)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如何诊治)